
包邮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10914544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10-05-01
- 条形码:9787109145443 ; 978-7-109-14544-3
本书特色
《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研究》:石河子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内容简介
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屯垦绩效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书以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屯垦管理制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分析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动力及其绩效。在总结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变革规律的基础上,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问题也多有探讨,为当代兵团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目录
序
绪论
**节 选题的缘起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制度变迁与屯垦管理制度发展
一、关于制度的内涵
二、制度与制度变迁
三、屯垦管理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第三节 研究目标分析
一、屯垦与治边的内在逻辑关系
二、屯垦管理制度与屯垦绩效的关系
三、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时代借鉴
四、在理论体系上进一步丰富制度理论的内涵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关于新疆的地域界定
二、屯垦管理制度的内涵
**章 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的背景
**节 汉唐时期
一、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第二节 元代和清前期
一、元代
二、清代前期
第三节 清代后期和民国时期
一、清代后期
二、民国时期
第二章 历代新疆屯垦管理的行政体制变革
**节 历代新疆屯垦的行政体制的演变
一、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元朝时期
五、清朝时期
六、民国时期
第二节 影响历代新疆屯垦行政管理体制演变的因素分析
一、政治预期收益是历代新疆屯垦管理体制变革的首要因素
二、经济与社会预期收益是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
第三章 历代新疆兵屯的组织形式及变革
**节 汉唐时期
一、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第二节 元、清及民国时期
一、元代
二、清代
三、民国时期
结论:历代新疆兵屯的价值分析
第四章 历代新疆民屯的组织形式及变革
**节 自汉至元新疆民屯的初步发展
一、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元朝时期
第二节 清代新疆移民屯垦的大规模开发
一、清代大规模移民实边的背景
二、清代大规模移民实边的发展过程
三、清代民屯迅速发展的途径分析
第三节 民国时期新疆民屯的曲折发展
一、国家战略关注西北发展,但对新疆支持力度不够
二、民国时期农业垦殖的发展与反复
三、新疆近代工业的发展
第五章 历代新疆多元屯垦形式的融合发展与绩效评价
**节 兵屯为主、民屯为辅的汉唐时期
一、政治绩效显著,保障了西北边疆安全
二、保障军队后勤供应,发展了西域经济
三、带动了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二节 兵民并济的清代
一、有效保障了西北安全,奠定了此后西北疆域走向
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新疆开发
三、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新疆成为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
结论
第六章 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启示及发展展望
**节 历代屯垦管理制度的启示
一、国家战略和实力决定着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程度
二、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绩效与西北边疆安全息息相关
三、多种形式的屯垦特别是移民屯垦是开发新疆的有效途径
四、由战略要地向宜农区域扩散的屯田布局
第二节 新中国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新中国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变迁
二、新中国新疆屯垦组织形式的变迁
三、新中国新疆屯垦制度的绩效评价
第三节 新中国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展望
一、新疆兵团将应对更为复杂的时代局势
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完善兵团管理体制
三、强化兵团维稳社会功能,进一步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四、吸收历代屯垦管理经验,充分发挥新时期的三大作用
结论
附图
附图一:西汉前期的形势图(公元前119)
附图二:西汉西域主要屯田分布图(公元前50)
附图三:西汉盛时地域图(公元前50)
附图四:东汉“三绝三通”中的西域屯田(公元73—220)
附图五:唐代初期形势图(618—630)
附图六:唐代西域主要屯田区域分布图(669)
附图七:盛唐时期全图(669)
附图八:清初与准部的对峙(1688—1757)
附图九:清代前期新疆主要的屯田区(1825)
附图十:清代盛时疆域图(1820)
参考文献
一、基本史料
二、研究著作
三、研究论文
四、外文文献
后记
节选
《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研究》内容简介: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屯垦绩效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研究》以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屯垦管理制度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分析其发展变迁的过程、动力及其绩效。在总结历代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变革规律的基础上,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相关问题也多有探讨,为当代兵团的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关资料
插图:屯田大臣开始于康熙平定准部的西征兵屯田,从各提、镇抽调的绿营屯田兵丁,在屯田期问受其管理。屯田大臣一职非定制,而是根据需要,择员委任,在各屯区具体管理屯务,如开垦地亩,分授种子、农具、耕畜,农事,收缴屯粮等。新疆*早的屯田大臣是副都统苏尔德,主要负责图呼鲁克、杜尔博尔金、哈喇乌苏等处耕种之事,总督鄂海,按察使永泰、巡抚永贵等均任过屯田大臣,大多都是干练之人,可见此职的重要;总理屯田提督、屯镇总兵提督之下设有总兵,总兵下设有副将,副将下设有参将,参将下设有游击,游击下设有都司,都司下设有守备,守备下设有千总,千总下设有把总,把总下设有外委把总,外委下设有额外外委,额外外委下是营兵和屯兵。可见,清政府在新疆的屯垦管理机构可谓是等级森严、上下相制、各司其职。犯屯的管理是兵屯管理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地罪犯流放到新疆参加的屯垦。乾隆三十四年(1769)首批发遣人犯马登科等3户抵达伊犁,被安插在惠远城之北关种地,到四十八年时伊犁遣犯积有三千数百余名。清朝在新疆的犯屯,主要有两种形式:兵犯合屯和单独的犯屯。兵犯合屯是清政府组织屯兵和犯人共同耕作的屯田模式,其目的是利用屯兵加强对罪犯的监督,防止罪犯逃跑。
作者简介
张安福 山东临沭人,经济史博士。现为石河子大学新疆屯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新疆历史学会理事,山东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委托项目基础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1项、自治区基金项目1项。先后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农史》、《人文杂志》、《齐鲁学刊》、《山东大学学报》、《史林》、《烟台大学学报》、《新疆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4.8¥6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国富论
¥9.7¥35.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资本论
¥30.3¥59.8 -
博弈论
¥10.9¥38.0 -
文化经济学
¥21.4¥60.0 -
图解资本论
¥13.0¥46.0 -
不公正的胜利
¥26.8¥68.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4.6¥56.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7.9¥55.0 -
思考.快与慢
¥47.9¥69.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11.6¥35.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资本论
¥18.6¥49.0 -
时势:周期波动下的国家、社会和个人
¥37.6¥59.0 -
美国经济新观察丛书失去的年代:美国债务危机的起因与漫长复苏
¥18.3¥48.0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5.2¥69.0 -
理性的非理性: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学/郑毓煌苏丹
¥19.6¥58.0 -
反脆弱
¥44.4¥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