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革之舞-海南农垦复兴之道

包邮变革之舞-海南农垦复兴之道

1星价 ¥21.9 (5.8折)
2星价¥21.9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22761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9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302227618 ; 978-7-302-22761-8

本书特色

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大幕已在中国徐徐拉开,并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城市化就是推进农民的市民化、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毫无疑问,本书从农垦改革的视角对中陶城市化的方向和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走向城市化的坦途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

2007年,中国农垦系统和海南省展开了一场引人瞩目的组织变革,这就是涉及一百万人口、海南岛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本书作者作为这次改革的亲历者和参与者,详细地记载了两年多来的重要改革历程,描述了其中的精彩故事片段,总结了这次变革的重要经验。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少有的大型组织管理变革的重要案例,通过分析,本书总结了这次变革对于中国式组织变革的借鉴价值。同时,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是中国农垦系统改革和中国农业领域改革的重要实践,本书探讨了这次改革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作用。本书适合企业管理者、政府相关领域管理者、经济管理研究人士、emba、mba阅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目录

引子 工兵“王”
**章 国家大事
一、不能忽视“四农”问题
(一)铸剑为犁的史诗
(二)农垦三大独特地位
(三)农垦落后了吗
(四)农垦四不像体制
(五)一农解三农
二、世界级组织难
(一)百万人组织
(二)“三合一”改革之难
(三)改革不成,社会不稳
第二章 切肤之痛
一、社会之痛:并场队事件惊动中央
(一)并场队变退场队
(二)儋州群体性事件
二、橡胶之痛:偷胶为何愈防愈烈
(一)监守自盗怪现象
(二)护林保胶之累
三、员工之痛:依然活在二十年前
(一)三十年危房
(二)不如当农民
四、机遇来临:焕然一新的开始
(一)聚焦
(二)王一新空降
第三章 问症
一、号脉
二、再议农垦症结
(一)省部共管矩阵组织缺陷症
(二)“四不像组织”目标撕裂症
(三)基础能力发育不良症
(四)多元价值观行为紊乱症
(五)农垦问题症结:组织四向错位
第四章 “加减乘除”论
一、一号改革工程
二、南丽湖总动员
三、五大战役与“加减乘除”
四、民生战役
(一)三通工程
(二)有房有本
(三)后顾无忧
第五章 集团战略
一、模式就是竞争力
(一)探寻行业
(二)三大转变
(三)追上资本市场
二、再造“正三角”组织
(一)倒三角和正三角
(二)职能再造
三、胶园承包改革战役
(一)再问偷胶
(二)两个胶杯改机制
(三)世纪改革
四、产业蓝图
(一)资源依托型的多元集团
(二)热带现代农业发展
第六章 重组聚焦
一、换汤与换药
(一)换药先换药名
(二)换药注意用量
(三)新锅熬新药
二、双头蛇手术
(一)连体的农场与分公司
(二)快刀斩乱麻的功夫
三、拆庙
(一)一“头”百“脚”
(二)合并当先
第七章 农场重生
一、农场乌云
(一)解惑
(二)拧毛巾的效益
二、发展是硬道理
(一)寻路
(二)亮相
(三)公司之道
三、南田经验
(一)四步成长曲线
(二)要讲比较优势
第八章 管理药方
一、人力资源三抓手:激励、控制、思想
(一)系统培训抓思想
(二)薪酬体系抓激励
(三)人员清查抓控制
二、财务强化两手段:预算控制与资金集中
第九章 舞动的中式变革
一、机遇胜于能力
(一)刘备为何失败
(二)变革成功要等待机遇
二、节奏优于速度
(一)田忌为何赢了赛马
(二)节奏是平衡的艺术
三、利益先于分歧
四、中式变革造就成功
(一)西式变革八步论
(二)中式变革几不同
第十章 城乡一体“新?化”
一、“四农问题”再思考
(一)涉农问题的核心
(二)解读城乡一体化
二、城乡一体化的两个政策隐忧
(一)简单小城镇不能使农村变城镇
(二)单一改户籍不能让农民变市民
三、用现代农垦模式推动城乡一体化
(一)现代农垦模式的启示
(二)城乡一体新四化
后记 对话
参考文献
附录 农业企业如何成功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人类历史上*大规模的城市化大幕已在中国徐徐拉开,并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城市化就是推进农民的市民化、农业的工业化和农村的城镇化。毫无疑问,《变革之舞》从农垦改革的视角对中陶城市化的方向和道路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对走向城市化的坦途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泰岩教授。 “《变革之舞》通过对管理着百万人口的海南农垦总局近两年来管理体制改革的系统分析与总结,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型组织快速成功变革的全景。 在中国推动特大型组织的变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是由于转型的经济环境、体制机制的限制、管理体系的基础,以及东方人的特有思考方式等因素形成的。所以中国特大型组织变革的成功实践,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式管理变革有直接的意义。” ——慧聪网董事局主席,郭凡生。

作者简介

杨杜,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生于河北省辛集市,17岁高中毕业后进工厂工作6年,先做钳工、钣金工,后从事企业供销、宣传工作,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相继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底自费赴日留学,1988年考入神户大学经营学研究科攻读博士,1991年获El本神尸大学经营学博士资格,994年结束8年留学生活举家回国,再次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担任企业管理、管理理论、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理论、企业成长理论、企业文化与企业伦理,经营战略以及组织理论曾是以前的研究领域。先后发表的研究成果有《企业成长论》、《现代管理理论》、《矛盾管理学》、《学出来的企业家》等专著,共著书18部,其中日文2部,译著1部。论文40多篇,其中日文论文5篇。在《超一流企业卖什么?》等文章中独创性地提出规则类知识、方法类知识和内容类知识等新定义,并首先提出“知本”、“知识价值四化”以及“知识雇佣资本”的重要概念。在国内*早出版的《企业成长论》等著作,系统地研究了企业成长机制和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战略、管理和管理者自身的十八大陷阱,并为预警和避免掉入这些陷阱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企业定位提供了可操作的原则。在治学上注重理论方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提倡逻辑实证方法,又重视悟性创新思维、提倡唯悟主义。喜欢与企业家对话和交朋友。主持和参与了多项著名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咨询项目,密切关注的行业有电信、医药、电力、流通以及房地产业。 爱心对待家人,宽容对待他人,认真对待学问,快乐对待人生,是杨杜教授的坐右铭。 刘斌,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博士后、企业管理博士,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注册会计师。曾在大型央企集团工作多年,1999年至今一直从事高级管理咨询工作,服务的客户包括中海油总公司、华能集团、中纺集团、海南农垦、首创集团等近百家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