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34069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773页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108034069 ; 978-7-108-03406-9

本书特色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增订版)》:陈来学术论著集。

目录

序上篇略论《诸儒鸣道集》宋明儒学的“道”、“理”概念及其诠释宋明儒学仁说的生态面向论宋代道学话语的形成和转变——论二程到朱子的仁说朱子哲学中“心”的概念朱子《论语集注》的儒学思想朱子《大学章句》的解释特点朱子《中庸章旬》及其儒学思想朱子《孟子集注》及其儒学思想朱子《家礼》真伪考议朱子《语录类要》及其佚文朱学杂考《朱子新学案》述评关于张载的气观和理观南宋的心学与佛教下篇儒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明嘉靖时期王学知识人的会讲活动明代的民间儒学与民间宗教——颜山农思想的特色明清世俗儒家伦理研究——以蒙学为中心方以智的本体论与方法论黄道周的生平与思想陆世仪思想略论陆陇其的实学思想善本《甘泉先生文集》及其史料价值《天泉证道纪》之史料价值《遗言录》与《传习录》王阳明语录佚文与王阳明晚年思想《遗言录》、《稽山承语》与王阳明语录佚文《明儒学案》所见阳明言行录佚文王龙溪、邹东廓等集所见王阳明言行录佚文辑录后记“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增订版)》内容简介:承三联书店的好意,把我目前已出版的学术著作加以整合,编为“陈来学术论著集”共12种。这12种中,学术专著多以旧印本为基础,改正若干已发现的错字;而学术论文集因编印的时代不同,各书的篇章有个别重复,故在此次论著集编定时在内容上有所调整和增加。现将这十二种书的调整情况向读者略作说明。

相关资料

由此可知,朱子对《洙泗言仁录》的不满意,是怕学者从此只看《论语》的论仁之处,不再理会《论语》全书。所以朱子提醒南轩,不可“专一如此用功”。此外,南轩主张从孔子众多论仁的话中体认“仁”,而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仁的解说,朱子对此显然是不能满意的。朱子在此信的*后还特别指出:“首章虽列二先生之说,而所解实用上蔡之意。”我们知道,后来朱子的《仁说》和仁说之辩所着力反对的,正是上蔡以及受上蔡影响的知觉言仁说。他在这里提出,为了纠正上蔡和湖南的仁说,首先要晓得仁之名义,即在概念的定义上辨析清楚;其次应当以爱推仁,明确仁是所以爱者,从这里来理解仁;*后也要认清爱不能尽仁的局限。在以下的答张南轩书十七、十八中,朱子一方面论及胡广仲的观过知仁说,另一方面又指出仁字的意义与智字的意义不同,如果把仁说成“明乎善”,就会使得仁字与智字的意义无法分别。这是明确针对“知觉言仁”说,因为在朱子看来,知和明都是“智”之事,不可以言仁。他在答南轩的第十九书中则明确提出“以爱论仁”的必要性:“以爱论仁,犹升高自下,尚可因此附近推求,庶其得之;若如近日知识则道近求远。”可见,主张“以爱推仁”,反对“知觉言仁”,是朱子反思湖南学派仁说的基本态度。

作者简介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中央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