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原理

包邮经济学原理

¥21.8 (7.5折) ?
1星价 ¥21.8
2星价¥21.8 定价¥2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89365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5893658 ; 978-7-5058-9365-8

本书特色

《经济学原理》:财政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教育应用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是财政部规划教材,由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审定,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系列教材。本书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同时还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等。本书是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之一,可供普通本科、独立院校、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学生以及经济学爱好者作为教材和参考之用。

目录

**章 经济学导论
【案例导入】
**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案例导入】
**节 需求理论
第二节 供给理论
第三节 均衡价格
第四节 弹性理论
第五节 价格理论应用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案例导入】
**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第二节 无差异曲线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案例导入】
**节 企业及其目标
第二节 生产与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第四节 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生产要素的*适组合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五章 成本理论
【案例导入】
**节 机会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六章 市场理论
【案例导入】
**节 完全竞争市场
第二节 非完全竞争市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七章 分配理论
【案例导入】
**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第二节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供给和需求
第三节 社会收入分配及其政策
第四节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八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案例导入】
**节 非对称信息
第二节 外部性
第三节 公共产品
第四节 政府对垄断的调节
第五节 政府的微观经济调控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九章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案例导入】
**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第三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指标
第四节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的均衡关系
第五节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案例导入】
**节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人的决定及其变动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乘数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十一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案例导入】
**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胚曲线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的决定
第三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肼曲线
第四节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巧一删分析
第五节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十二章 通货膨胀和失业
【案例导入】
**节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失业
第三节 通货膨胀
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失业的同时并发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第十三章 宏观经济政策
【案例导入】
**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和工具
第二节 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币政策
第四节 供给政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思考案例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经济学原理》是财政部规划教材,由财政部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审定,作为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系列教材。《经济学原理》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部分,同时还介绍了经济学的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如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和博弈论等。《经济学原理》是由财政部组织编写的应用型本科教材之一,可供普通本科、独立院校、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学生以及经济学爱好者作为教材和参考之用。

相关资料

插图:合成谬误:“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是萨缪尔森提出来的。意思是说,它是一种谬误,对局部来说是对的东西,仅仅由于它对局部而言是对的,便说它对总体而言也必然是对的。在经济学领域中,十分肯定的是:在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在宏观上是对的东西,在微观上可能是十分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合成谬误比比皆是。比如在观看演出时,前排的人为了看得更清楚一点而站起来,后排的人也不得不站起来,当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之后大家都没有看得更清楚,相反每个人的清晰度还大为下降。再比如,只有一个家庭购买轿车会大大方便出行,而当所有的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之后,道路、停车场可能车满为患,反而不如大家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方便。在经济生活中,经济周期是市场失灵中*具有破坏力的形式,它的存在是个人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典型例子。在市场体制中,每个市场主体都追求自身利益的*大化,在经济上升周期中为追求利润*大化而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和消费,促使经济进一步过热;在经济紧缩周期中,经济主体的理性行为又完全相反,停工停产,解雇劳动力,停止再投资,导致经济陷入低谷。在国际关系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慕尼黑教训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国都在向纳粹妥协,希望纳粹满足德国的部分要求避免战争,结果使希特勒野心膨胀,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米尔斯海默在《大国政治的悲剧》中已经指出了这种逻辑,这就是所谓“个体理性和整体灾难”的逻辑。后此谬误。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上讲方法论的时候讲到了这个逻辑学上的概念,他说:“观察到事件A是发生在事件B之前,并不证明事件A是事件B的原因。如果认为‘在此之后’便意味着‘因为此事’,就是犯了后此谬误。”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