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晚第四纪古环境

包邮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晚第四纪古环境

1星价 ¥12.9 (4.3折)
2星价¥12.6 定价¥3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29498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37页
  • 出版时间:2010-06-01
  • 条形码:9787502949860 ; 978-7-5029-4986-0

本书特色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晚第四纪古环境》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孢粉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柴达木盆地现代沉积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尕海等钻孔孢粉鉴定结果,定量分析柴达木植被在荒漠/草原/森林草原之间的演替过程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和全球变化的关系。运用孢粉-气候之间的定量关系,使孢粉分析结果成为陆地气候的重要替代性指标,推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温度、降雨量、水量平衡等的变化特征,结合粒度、磁化率分析,揭示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短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事件。该研究在重建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和生态响应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书适合自然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第四纪学、气候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阅读,也适合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和环保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和关心全球变化的人士参考。

目录

前言第1章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第四纪环境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1.1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第四纪环境研究的意义1.2 研究工作完成情况第2章 区域特征2.1 柴达木盆地自然环境概况2.2 德令哈盆地自然环境概况2.3 尕海湖地区基本概况第3章 野外调查与采样3.1 表土样品的采集和样点植被调查3.2 岩芯样采集和岩性特征第4章 粒度分析4.1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4.2 尕海湖高分辨率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第5章 磁化率分析5.1 磁化率与古气候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进展5.2 尕海湖高分辨率磁化率特征及环境意义第6章 孢粉分析6.1 孢粉分析方法6.2 表土花粉与植被的关系6.3 晚第四纪孢粉记录6.4 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第7章 尕海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重建研究7.1 尕海湖DG02孔多指标记录与古气候重建7.2 尕海湖DG02孔末次冰消期晚期以来气候变化的对比研究7.3 尕海湖气候变化模式与驱动机制探讨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表土花粉采样点位置及植被概况附录2 尕海DG02孔不同预处理方法实验样品序号及编号附录3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尕海样品平均粒径影响及对比结果附录4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尕海样品大粒径颗粒含量的影响及对比结果附录5 不同预处理方法与样品性状的对应关系附录6 尕海湖DG02孔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磁化率计算结果附录7 柴达木盆地表土花粉主要科属百分含量计算结果附录8 尕海湖DG02孔主要花粉百分含量计算结果附录9 尕海湖DG02孔主要科属花粉浓度计算结果附录10 柴达木盆地现代花粉图版附录11 柴达木盆地表土花粉图版附录12 柴达木分地钻孔花粉图版
展开全部

节选

《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晚第四纪古环境》根据孢粉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柴达木盆地现代沉积孢粉与植被之间的关系,进而根据尕海等钻孔孢粉鉴定结果,定量分析柴达木植被在荒漠/草原/森林草原之间的演替过程及其与东亚季风演化和全球变化的关系。运用孢粉-气候之间的定量关系,使孢粉分析结果成为陆地气候的重要替代性指标,推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温度、降雨量、水量平衡等的变化特征,结合粒度、磁化率分析,揭示气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短尺度的快速气候变化事件。该研究在重建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和生态响应的演化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柴达木盆地尕海湖晚第四纪古环境》适合自然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第四纪学、气候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研究生、本科生阅读,也适合西部地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和环保等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从事和关心全球变化的人士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西部干旱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原区三大区域的交汇地带,受东亚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盆地内地的沉积物详细记录了第四纪时期生态系统和气候系统及环境变化的丰富内容,前人的研究也表明该区湖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敏感的,柴达木盆地已经成为研究第四纪气候和环境的天然实验室,特别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气候和生态环境特点使其在重建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和生态响应的演化历史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为青藏高原东北部构造隆升过程提供证据,并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做出贡献。当前,人类社会对全球变化的研究不断深入,而对于过去的全球变化研究仍然缺乏连续的和高分辨率的陆地环境记录,而陆地的高分辨率环境记录是理解全球表层环境系统动态演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认识陆地环境变化规律和驱动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关键环节。柴达木盆地一系列内陆湖泊沉积物作为陆地环境演化的良好载体,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气候、植被、环境演化和人类活动等信息,尤其是柴达木盆地周围的植被属温性荒漠区和半荒漠区与东部湟水-黄河温性森林草原过渡区,该植被在第四纪时期对气候的响应比较敏感,因此该地区的第四纪钻孔无疑为研究第四纪冰期间冰期以及许多快速变化事件在植被生态变化中的反映提供了极好材料。在陆地地表和各类沉积物中,孢粉是分布*广的古植被和古气候环境信息资源,孢粉分析作为一种古生态学研究方法经过几十年来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和经验积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在陆地区域对过去全球环境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我国对草原和荒漠区进行现代表土花粉与植被关系的研究还相当有限,近年来的研究如李月丛等(2005)关于中国荒漠区东部花粉对植被的指示性研究涉及的区域范围较广,此外许清海等(2005)关于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以及在新疆天山、内蒙古、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等地也有许多开创性的研究,这些成果对认识青海湖地区以草原为主的孢粉散布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