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10998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6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303109982 ; 978-7-303-10998-2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12章,其中绪论、第10章由西安科技大学王晓刚编写;第1章由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多树旺编写;第2章、第12章由安徽工业大学尹孝辉编写;第3章由辽宁大学李超编写;第4章、第6章由西安科技大学朱明编写;第5章、第11章由华东交通大学赵龙志编写;第7章、第8章由西安科技大学王志华编写;第9章由西安科技大学彭龙贵编写。全书由朱明统稿。王明静、马强绘制了书中的部分图表。在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西安科技大学孙万昌老师的大力帮助和支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周光明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从中获益匪浅。

目录

绪论
0.1.1 材料科学概要
0.1.2 热处理技术的发展
0.1.3 工程材料的分类
第1章 金属学基本知识
1.1 金属的特性
1.2 金属的晶体结构
1.3 金属的结晶过程
1.4 铸锭的结构
1.5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2章 二元合金相图
2.1 合金中的相
2.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2.3 匀晶相图
2.4 一二元共晶相图
展开全部

节选

《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主要是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编写的,同时也可以用于材料类专业学生《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金属学基本知识、二元合金相图、铁碳相图等内容对于材料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专业基础课《材料科学基础》中已经有所涉及,而对于机械类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不高。

相关资料

插图:金属热处理是冶金、机械、航空、兵器等工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工序,是发挥金属材料潜力,实现金属零部件轻量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近代材料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早在公元前770-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随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例如,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公元前6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了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到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6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会发生改变,钢中高温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目的是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了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可控,以后又研究出了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20世纪60年代以来,热处理技术运用等离子场,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同时,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