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申论写作技巧指导与实战模拟

包邮2011-申论写作技巧指导与实战模拟

1星价 ¥18.6 (4.9折)
2星价¥18.6 定价¥3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275881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1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802275881 ; 978-7-80227-588-1

本书特色

《2011实战系列·申论写作技巧指导与实战模拟》:热点精讲:权威专家精心选编,以实例讲解和演练的形式,全面、翔实地介绍申论写作的基本套路和方法技巧,突出实用性。真题分析:以实例讲解的形式分析历年考试真题的命题思路及写作技巧,精准到位地分析、概括和总结申论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实战模拟:在洞悉申论考试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编选了五个热点专题,从不同的命题角度加以分析,并真枪实战的进行模拟。

目录

**篇 备战基础篇**章 洞穿申论写作**节 申论的内涵一、申论溯源二、申论的特点第二节 申论试卷的结构和评分标准一、申论试卷的结构二、申论试卷的评分标准第二章 历年真题剖析及命题趋势分析**节 历年真题命题思路剖析一、给定材料的规律分析二、申论作答要求的分析第二节 2011年申论命题趋势分析一、2010年真题点评二、2011年国考申论命题趋势分析第三章 申论备考指导**节 申论应试的综合把握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二、稳抓阅卷老师的评分心理第二节 申论备考三步走一、分阶段学习二、选择有效的备考资料三、当前社会热点梳理第三节 申论答题注意事项及高分技巧一、申论答题的六个注意事项二、申论答题高分技巧第二篇 速威演练篙**章 阅读给定材料**节 阅读材料概述一、阅读材料的概念二、阅读材料的基本要求三、阅读理解的原则四、阅读材料的常见问题五、阅读材料能力的训练第二节 阅读材料方法指导一、阅读**遍——带着问题阅读找到关键点二、阅读第二遍——理清脉络提炼主旨第三节 实战模拟200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二章 归纳概括材料**节 归纳概括材料综述一、归纳概括的概念二、归纳概括题题型分类三、归纳概括材料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归纳概括材料的注意事项一、善于归纳概括材料二、归纳概括材料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归纳概括材料应试技巧一、概括主要内容的应试方法与技巧二、概括主要问题的应试方法与技巧第四节 实战模拟2009年天津市、陕西省、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三章 综合分析题**节 综合分析概述一、综合分析的概念二、综合分析题的特点三、综合分析题型分类四、综合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二节 综合分析题的作答步骤一、仔细审题二、回看材料三、统筹作答第三节 综合分析题的应试技巧一、审题的技巧二、阅读材料的技巧三、作答的技巧第四节 实战模拟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四章 提出对策**节 提出对策综述一、提出对策的概念二、提出对策题型分类三、提出对策的原则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方法一、仔细审题,定位明确二、主次分明,抓住主题三、确定步骤,写出草稿四、认真修改,完成定稿第三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步骤及示例一、提出对策的基本方法二、提出对策基本方法示例第四节 实战演练2009年上半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五章 写作论证题**节 写作论证综述一、写作论证的概念二、写作论证题型综述第二节 写作论证的注意事项一、主旨不明,立意不清二、标题不准,表述老套三、思路不清,逻辑混乱四、引文有误,断章取义第三节 论证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拟题的思维能力二、立意的思维能力三、选材的思维能力四、布局的思维能力第四节 申论论证写作技巧一、申论写作的“四字”万能模式二、申论考试的四大应试诀窍三、申论写作“一语”解题法宝第五节 实战演练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三篇 文体精析篇**章 议论文**节 议论文概述一、议论文的概念二、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三、议论文的三要素第二节 议论文的结构与写作方法一、议论文的结构二、议论文的写作方法第三节 议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一、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二、申论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第四节 策论文与政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策论文二、政论文三、策论文与政论文的区别第二章 讲话稿**节 讲话稿概述一、讲话稿的概念二、讲话稿的分类三、讲话稿的特点第二节 讲话稿的写作方法一、讲话稿的格式二、讲话稿的注意事项三、优秀讲话稿举例第三节 真题回顾第三章 演讲稿**节 演讲稿概述一、演讲稿的概念二、演讲稿的特点三、演讲的分类第二节 演讲稿的写作方法一、演讲稿的格式二、演讲稿的写作要求三、演讲稿的语言四、优秀演讲稿举例第三节 真题回顾第四章 汇报提纲**节 汇报提纲概述一、汇报提纲的概念二、汇报提纲的作用三、汇报提纲的类型第二节 汇报提纲的写作方法一、汇报提纲的结构二、汇报提纲的写作特点三、写作汇报提纲注意事项四、汇报提纲常见的弊病第三节 真题回顾第五章 其他申论文体**节 报告一、报告的分类二、报告的特点三、报告的格式四、报告写作时应遵循的要求五、真题回顾第二节 意见一、意见的概念二、意见的特点三、意见的写作要求四、意见的写作结构第三节 通知一、通知的特点二、通知的类型三、通知的写作结构第四节 请示一、请示的特点二、请示的分类三、请示的结构四、请示的写作原则第五节 公开信一、公开信概述二、公开信的类型三、公开信的写作结构四、公开信的写作注意事项第六节 开幕词一、开幕词的含义二、开幕词的特点三、开幕词的种类四、开幕词的写作结构第四篇 历年真题篇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试卷201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试卷2009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08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1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10年十三省联考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甲级)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200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A)类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第五篇 热点精析篇专题一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命题角度一 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命题角度二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命题角度三 低碳经济实战模拟 家电下乡专题二 保障和改善民生命题角度一 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命题角度二 加强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命题角度三 大学生就业实战模拟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专题三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命题角度一 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命题角度二 振兴文化产业命题角度三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实战模拟 保护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专题四 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命题角度一 完善行政问责制命题角度二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命题角度三 反腐倡廉实战模拟 党政领导干部问贵制专题五 关注“三农”问题命题角度一 农民工问题命题角度二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命题角度三 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实战模拟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展开全部

节选

《2011实战系列·申论写作技巧指导与实战模拟》严格按照考试大纲,从实战性的角度出发安排体例,统筹内容。全书共由六篇内容组成,分别为备战基础篇、速成演练篇、文体精析篇、热点精讲篇、真题分析篇和实战模拟篇,旨在通过具体实用的实战技巧、精准到位的热点专题精讲、具有相当针对性的历年真题实战分析和2010年申论命题预测等内容,为广大考生特别是因工作或学习原因没有充足时间备考的人士提供一条简单而又切实有效的应试捷径。

相关资料

插图:“申论”一词,出自《论语》“申而论之”。从字面意义上看,“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专家学者们的改进、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从考纲要求来看,申论考试为考生提供了一系列反映特定实际问题的文字材料,要求考生仔细审读这些材料,概括出它们反映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实际对策方案,*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较详细的阐述和论证。我国古代科举应试中有一种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的“策论”或“对策”,回顾它的发展历史,对考生深入理解“申论”有所裨益。作为一种选拔考试方法,“对策”是西汉初年的产物。汉文帝十五年九月,皇帝正式下诏颁布了这种选拔办法:诏命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郡吏推荐“明于词家之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让被荐者把自己的意见“著之于篇”,加以密封,由皇帝亲自打开,亲自考查他们的见解是否恰当与透彻。如果的确有辅佐之才,就会被朝廷录用。由于当时没有纸,被荐者的意见都写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简策”,而这种选拔方法则被称为“策试”。这种方法在汉文帝以后有所发展。《汉书》权威注家颜师古说,汉代实行的“策试”有两种方式:一种叫“射策”,一种叫“对策”。“射策者,谓为难问疑义书之于策,量其大小属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显。有欲射者,随其所取得而释之,以知优劣。射之,言投射也。对策者,显问以政事经义,令各对之,而观其人文辞定高下也。”两种方式有所不同,射策是密封若干问题,抽签作答;“对策”则是公开提问,当场应对。汉代一些大臣如倪宽、萧望之等是通过“射策”选拔上来的;著名大儒董仲舒则是通过“对策”选拔上来的。然而,不论是射策还是对策,都要求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竹简上逐条应对,故“策试”也称“对策”或“策问”。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把这类应试文章专列为一种文体,统称“对策”。于是,“对策”不仅指一种考试选拔方法,也成为特定文体的名称。这种文体,后代亦称为“策对”、“策论”。对于这种文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王庭之美对也”。主要意思是:对策要宣扬治国之道,精深于政治变化,要紧密联系时下,符合时代要求,不能高谈阔论或浅薄虚假,文辞也要气势磅礴。从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对策”文体的四个特点:**,内容要深刻反映政务需要;第二,观点能够反映出作者的远见卓识;第三,提出的方法要切实可行;第四,语言文辞要有表现力。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