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3028316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030283160 ; 978-7-03-028316-0
本书特色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节选
《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共分6章,第1章阐述西北地区四个城镇区域的水土资源、环境和生态格局;第2章以兰州-西宁、北疆城镇区域为例,阐述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开发区对城镇发展的促进;第3章重点探讨关中城镇区域、北疆城镇区域和兰州-西宁城镇区域的发展格局与动力机制;第4章研究兰州-西宁地区人口城市化,进行PREE协调发展水平的定量分析;第5章为北疆城镇区域PREE耦合研究,重点对奎-独-乌地区及北疆城镇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分析;第6章探讨西北地区城镇密集区发展过程中良性循环的基本途径,如城市及区域超循环体系的构建、生态城市的建设等。《西北城市与区域PREE协调发展的机制、过程和格局》适合于从事城市及区域研究的高校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从事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人员阅读。
相关资料
插图:银川平原的大规模开发始于秦汉之际。由于地理区位和历史演替的双重作用,银川平原人工绿洲的开发建设与社会的稳定与动荡、和平与战争紧密相关。朝代的更替、战争动乱、人口的流动迁徙、土地的撂荒与盐碱化,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与银川平原生态系统的不利耦合因素。原有的荒漠草原和丛林为种植植被所取代,城镇建设和人类生活需求殃及银川平原周围的生态系统。就在和平时期,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仍是日甚一日、,如西夏立国后,大兴土木,建宫殿、修庙宇,取巨木良材于贺兰山中,并在贺兰山修建多处避暑行宫,但今遗址周围多为秃岭。银川平原开发的历史表明,其绿洲的开发从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唐代薄骨律渠(即唐徕渠)、御史渠、光禄渠等灌溉面积均在千顷以上;元初郭守敬主持浚修12条干渠和68条支渠,筑坝修闸,促进了银川平原水利与农业的发展;明代及清代初期,灌溉面积均达到数百万亩,成为历史上银川平原开发建设的鼎盛时期。尽管2000多年来战争及动乱与开发建设不断交替,绿洲的面积、灌溉水平、灌区人口也处在起伏波动之中,但绿洲的人工种植植被不断的优化,周围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尤其是贺兰山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增无减,使银川平原这块人工绿洲失去了与周围地区生态上的依存关系,成为仅仅依赖黄河灌溉的易受损地区。
-
博弈论
¥10.9¥38.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曾国藩的经济课
¥24.1¥68.0 -
国富论
¥9.7¥35.0 -
图解资本论
¥13.0¥46.0 -
思考.快与慢
¥45.9¥69.0 -
资本论
¥28.1¥59.8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4.6¥56.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21.3¥58.0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修订版)2023新版
¥45.2¥69.0 -
不公正的胜利
¥26.8¥68.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46.0¥75.0 -
1949-2009-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
¥34.0¥55.0 -
博弈论
¥28.4¥49.8 -
资本论
¥18.6¥49.0 -
美国经济新观察丛书失去的年代:美国债务危机的起因与漫长复苏
¥18.3¥48.0 -
反脆弱
¥46.0¥79.0 -
经济学原理
¥17.9¥49.8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