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2007944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3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020079445 ; 978-7-02-007944-5
本书特色
《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节选
《意识形态与审美话语: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内容包括: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的思想渊源与方法特征、伊格尔顿文学批评理论的思想渊源、“美学激进主义”的逻辑与立场、意识形态视野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论意义、“文本科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文本实践、“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生成与理论发展、综合与超越: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概念的批判性阐释及其贡献……
相关资料
在《瓦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中,伊格尔顿开始淡化阿尔都塞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态度,在文学价值观上吸收了本雅明文学批评观念中的“革命”因素,将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置人文学批评的“革命”性语境以及社会权力运转的审美机制层面,因此更加深入地阐释了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属性问题。这其中,《文学理论·导论》和《审美意识形态》是值得关注的作品。在《文学理论·导论》中,伊格尔顿强化了他在《批评与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观念,认为文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意识形态,任何文学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文学艺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视野中产生和发展的,任何文本都浸染了一定的社会和历史的因素;不存在哪种统一标准的文学观和普遍的文学理论,作为一种价值判断的文学批评必然要受一定的社会历史的制约,离开社会和历史,任何批评阐释都失去了根基。如果说《批评与意识形态》重在重新设想和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体系,重在理论的体系性、结构性的阐发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导论》则更加突出了伊格尔顿在文学理论观念上的原发性的主张和见解,重在理论观念上的旗帜鲜明的倡导和批评原则上的深入人心的努力,而在《审美意识形态》中,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则进一步进入到了美学史的视野之中,特别是十八世纪德国古典美学以来的美学视野之中,在审美与权力、审美与政治的多重视野中展现了伊格尔顿对审美意识形态问题的集中思考,同时也突出体现了伊格尔顿在本雅明立场上的审美价值观念。
作者简介
段吉方,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与诗学、中西文学理论与批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两方马克思主义美学、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批评。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20.9¥5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8.2¥4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9.3¥32.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她们
¥21.1¥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20.6¥5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8.4¥25.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茶,汤和好天气
¥10.5¥28.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1.4¥29.8 -
瓦尔登湖
¥14.9¥39.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1.1¥39.0 -
到山中去
¥11.3¥30.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8.9¥45.0 -
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2¥30.0 -
门
¥18.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