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上下册)

包邮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上下册)

¥60.2 (7.5折) ?
1星价 ¥60.2
2星价¥60.2 定价¥8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76337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04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301176337 ; 978-7-301-17633-7

本书特色

《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套装上下册)》: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目录

上册 总体反思与分类比较一 跨文化对话与中国比较文学三十年的反思二 总体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三 理论研究与比较诗学四 文化漂泊与海外华裔文学五 翻译研究:从语言学转向到文化转向六 现代中西文学关系的跨文化审视——世界走向中国与中国走向世界七 中日文学关系与日本文学研究八 中韩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九 三十年比较文学教学反思与前瞻下册 外国人眼中的北京及其他一 外国人眼里的北京——北京与北京人在世界文化中的形象二 西方作家心目中的东方与中国三 文学与宗教的跨文化互释四 文学与治疗——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五 中外比较文学家研究
展开全部

节选

《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套装上下册)》站在当代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前沿,从多元文化互动与对话的角度切入,对比较文学的理论建设与分支研究——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方法论、比较诗学与前沿理论、流散写作与海外华裔文学、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外文学关系的跨文化审视以及文学与宗教、文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研究,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其中,从跨文化对话的角度研究“外国人眼里的北京”,以及对中国比较文学30年成就的全面反思,是学术界从来没有加以探讨的课题。《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套装上下册)》囊括了世界上一些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的重要论文,是世界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之后一次集大成式的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成果大检阅。

相关资料

上述中国当代比较文学教学发展的特点是,既在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和学术领域中不可或缺,又与高校教改和体制化建设密不可分,其突出表现为:一是1985年,经国家体改办批准成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之后,中国比较文学经两代人的不懈努力,蔚然成为当代中国学界*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二是1990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与《读书》杂志联合组织的比较文学图书评奖活动,众多新闻出版单位积极参加,30多部比较文学著作获得奖励,扩大了比较文学的社会影响,于同年国家教委制订的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中,正式列入了比较文学专业。三是自1993年北京大学获批建立**个比较文学博士点起,至今已有华北、华东、华南、东北与西南等地的26所高等院校拥有比较文学博士点或招收比较文学博士生。1998年,四川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还分别设置了招收比较文学本科生的专业。四是1997年、1998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合并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个二级学科,并将比较文学列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奠定了比较文学在高校文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五是获得了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即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又有四川大学、湘潭大学、天津师大、上海师大等校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六是1985年、1987年和2007年,于深圳、青岛和成都举办的全国高校比较文学师资或骨干教师讲习班,均获国家教育部有关司局所认可,并于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为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和学科的学术规范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充分反映了我们学科建设并非大起大落,而是合乎规律的稳步发展,并已成为顺应国家人才培养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国际学界也呈现为“风景这边独好”的一大亮点。

作者简介

高旭东,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