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包邮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1星价 ¥11.2 (7.0折)
2星价¥11.2 定价¥1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95476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02页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504954763 ; 978-7-5049-5476-3

本书特色

《东亚*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金融博士论丛·第13辑

目录

摘要1 导论1.1 本书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1.2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与不足1.3 基本概念的界定2 *适度通货区的研究综述2.1 *适度通货区的理论研究综述2.2 *适度通货区的经验研究综述2.3 评述3 东亚*适度通货区的成本收益分析3.1 *适度通货区的博弈分析——Hamada模型3.2 东亚货币政策协调中的不确定性分析3.3 中国参与东亚*适度通货区的成本收益分析3.4 本章小结4 经济冲击的对称性与东亚*适度通货区4.1 引言4.2 多变量结构VAR模型的估计方法、数据及模型设定说明4.3 实证结果分析4.4 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冲击对称性分析4.5 本章小结5 贸易、经济周期与东亚*适度通货区5.1 引言5.2 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相关关系的理论分析5.3 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相关关系的实证检验5.4 从贸易和经济周期相关性的视角看中国的选择5.5 本章小结6 货币政策的相依性与东亚*适度通货区6.1 引言6.2 货币政策相依性的理论模型分析6.3 数据使用及模型设定说明6.4 实证结果分析6.5 中国与东亚其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相依性分析6.6 本章小结7 政策建议7.1 对经济可行性条件考察的总结7.2 欧洲货币联盟对东亚组建*适度通货区的启示7.3 东亚组建*适度通货区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障碍7.4 东亚组建*适度通货区的路径选择7.5 东亚货币合作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7.6 本章小结8 本书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公式推导
展开全部

节选

《东亚*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采众家之长,在*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推进,从经济因素的角度考察了东亚各国(地区)组建*适度通货区的可行性,得出目前东亚各国(地区)并不满足建立像欧盟那样全面的*适度通货区的条件,但存在着组建子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的结论,并提出了东亚国家(地区)组建*适度通货区的四阶段路径选择的政策建议。视角独特,论证充分,是《东亚*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的一大亮点。

相关资料

插图:(2)经济的开放性。Mekinnon(1963)提出,应将经济开放程度作为衡量*适度通货区的标准。经济开放程度是指一国生产消费中的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比率。在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中,如果运用汇率手段调整比如说由本币币值过高造成的国际收支失衡,首先,这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进而导致所有商品价格上升。如果限制价格上升,就会引起需求收缩和失业率上升;其次,由于“货币幻觉”效应减弱,本币贬值后,人们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以维持实际工资水平,从而造成成本上升,抵消了货币贬值的作用;*后,开放程度越高,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度越高,需求弹性越小,相应要求汇率调整的幅度就越大。所以,高度开放的经济区域应该组成相对封闭的通货区,这将对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更为有利。(3)产品的多样化程度。Kennen(1969)提出用产品的多样化程度作为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的标准。在遭受进口需求冲击的时候,产品多样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其抵御冲击的能力越强,对国际收支和失业的影响也就越小。原因在于,产品多样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其面临的需求冲击的来源相对分散,即使出现对某部门产品的需求下降,资源也可以向其他部门转移,从而缓解冲击对整体经济的影响,此时,以汇率变动调节经济的必要性下降。

作者简介

崔晓燕,女,1977年10月生,山东平度人。华中科技人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教学和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投资。近几年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金融时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