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106547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1
- 出版时间:2006-01-10
- 条形码:9787201065472 ; 978-7-201-06547-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社会生活与近代伦理观念、晚清上海:近代社会生活与伦理观念变迁的一个舞台、西器洋货流行与近代工商观念、尊卑失序之风与社会平等观念、享乐崇奢之风与消闲消费商业化观念等。
目录
引言:社会生活与近代伦理观念
一、近代化与近代伦理
二、社会文化史的视角:生活方式与社会伦理
三、传统社会伦理观念:教化伦理与民间生活伦理
四、社会转型、社会风尚与近代伦理观念
五、文人士绅与社会伦理观念
**章 晚清上海:近代社会生活与伦理观念变迁的。一个舞台
一、近代商业城市的崛起
1.商埠与洋场
2.移民社会
二、社会文化生态
1.社会分层
2.文化生态:文入学士、民间舆论与文化传播
第二章 西器洋货流行与近代工商观念
节选
《晚清上海》内容简介:民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近代化,是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社会近代化转型起始于晚清,上海是晚清**通商巨埠,伴随着商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生活新风尚:洋货流行、尊卑失序、崇奢享乐、妇女走上社会、男女交往等。由此萌生了发展工商、社会平等、消闲消费合理、男女平等、自主择偶等近代新观念。这些风尚和观念,对此后中国社会近代化变迁发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资料
插图:虽然有人仍然以传统的“机巧害德”、“机巧无用”观念看待西人的“技巧”,但是,这一时期在上海生活及到过上海的多数人们,由于亲眼看到西人机器制造远胜于人力的巨大威力,亲自购用价廉实用的机制日用品,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西人所擅长的“机巧”,大多并不是无谓浪费的玩好,也不是会引人“骄惰”、导致人贫穷的“末技”,而是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物质生产力量。西国正是靠争趋“机巧”,智巧相尚,而导致其技艺日进,器物日新,机器大兴,财富涌流,这正是致其国家富强的源泉。正是西人的“俗尚技巧”,使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正是西国把机器制造作为“富强之计”,才使其国日富日强。70年代有人就西国以机器而达富强论道:“西国各邦纯用火力,一日之功较人力一年犹捷,由是推而广之,神而明之,国安有不强,民安有不富者哉?”郑观应也说:“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指出了西国竞相发挥“智慧”——亦即发展科学技术,由此而展开富强竞争。西国的机器日进,是其富强的动力,这在70年代以后上海社会舆论中已是多数人的共识。如1877年《申报》的一篇谈论开煤铁之矿的文章中,对于西国靠开矿而促进了机器工业,而机器大兴对其国家富强的巨大作用申论道:“近来二百年内,凡泰西各大国,无不开采煤铁各矿,制造机器以代人力,以作各物。……自煤铁之矿大开,而机器之具益广,以之制造日用之器,则耕织各事日愈新奇;以之制造载运之器,则舟车各事日愈迅速;以之制造战守之器,则枪炮各事日愈精利坚固。故二百年来,非徒其国日富,而且其兵日强,此泰西各大国所以日见兴隆也。”1882年《申报》另一文中也说:“西洋诸国……其俗尚技巧不尚耕作,以工商之利十倍于农,而劳逸殊焉。
作者简介
李长莉,1958年生,河北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室主任、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吏研究,主要著作有:《先觉者的悲剧一一洋务知识分子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1卷)、《中国入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到近代》等。
-
中国近代史
¥13.7¥39.8 -
汉朝其实很有趣
¥10.5¥38.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5.7¥49.0 -
书架上的近代中国:一个人的阅读史
¥15.7¥49.0 -
万历十五年
¥15.3¥26.0 -
发明里的中国(平装)
¥9.0¥25.0 -
人类酷刑简史
¥21.1¥59.0 -
资治通鉴
¥12.2¥35.0 -
罗马考古-永恒之城重现-发现之旅.历史卷
¥11.5¥35.0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7.0¥76.0 -
历史十讲-走进王朝深处
¥11.8¥36.0 -
名家小史——中国历代党争史(图文版)
¥12.0¥29.8 -
东大爸爸写给我的日本史
¥10.6¥32.0 -
正说明朝十六帝
¥23.9¥49.8 -
安史之乱
¥24.1¥68.0 -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
¥58.5¥65.0 -
大家小书-笔祸史谈丛
¥7.3¥18.0 -
宋朝文人的朋友圈
¥21.1¥59.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10.1¥35.0 -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
¥20.8¥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