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

- ISBN:978750971740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34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509717400 ; 978-7-5097-1740-0
本书特色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文库。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逻辑演绎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大跨度地深入考察了1927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曲折演变轨迹及其阶段性特征,揭示了这一历史变迁所蕴含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作者在充分论证以往国资管理模式成败得失的基础上,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等分析工具,从目标定位、产权改革和国资预算等三个方面,前瞻性地建构出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框架下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
目录
一 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近期研究综述
三 本书的结构安排
四 本书的研究创新
**章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论分析
一 资产与国有资产
二 资本与国有资本
三 国有资产管理
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公营经济(1927~1949)
一 中央苏区的公营经济
二 陕甘宁边区的公营经济
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公营经济
第三章 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形成(1949~1957)
节选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变迁与改革模式》运用逻辑演绎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历史纵向的视角,大跨度地深入考察了1927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曲折演变轨迹及其阶段性特征,揭示了这一历史变迁所蕴含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作者在充分论证以往国资管理模式成败得失的基础上,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公共财政理论等分析工具,从目标定位、产权改革和国资预算等三个方面,前瞻性地建构出中央与地方“分级所有”框架下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
相关资料
插图:在革命胜利之初,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来建立国有经济的基础。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具有双重的革命意义。一方面,官僚资本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是国民党政权的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官僚资本又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主要部分,即垄断部分,所以,没收官僚资本,就是消灭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因而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可见,没收官僚资本,“就在经济方面来说,已经超出民主革命的范围。”④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建立起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解放区时期建立的国营经济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国营经济不同,前者主要不是靠没收官僚资本,而是靠军队、干部和根据地人民的劳动积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起来的,主要形式是手工业作坊、小型工厂,生产某些军需和民用产品,有轻工业,也有重工业,主要是自给性的。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国营企业,大多是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是具有垄断性的商品经济,并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各大中城市的相继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的要求,各级军事管制委员会立即执行没收官僚资本的任务,将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收归新政权所有,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首先从东北开始。1946年哈尔滨解放时,我们开始没收官僚资本,但没收的数量不大。从1948~1949年初,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基本没收了长江以北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到1949年底,基本没收了长江以南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至此,除台湾等岛屿之外,大陆上的官僚资本先后被没收为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从行业上看,在被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中,金融方面,有被四大家族所控制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合作金库系统,国民党省市地方银行系统,共2400多家,还有官商合办银行账号的官股。工矿企业方面,有国民党中央政府、省、市地方政府以及大官僚经营的工业企业2858个。
作者简介
陈少晖,1962年11月生,福建安溪人。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系主任、二级学科博士点经济史专业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有资本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及当代中国经济史研究,同时还涉及闽台区域经济的比较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财政框架下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2008)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Ⅸ国有资本财政研究))等学术专著(含合著)8部;在《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先后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廖添土,1983年2月生生,福建省安溪人,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中国当代经济发展史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省社科基金课题《国有资本财政的理论创新与框架设计》等国家与省部级课题研究6项。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经济研究参考》、《中国财经信息资料》、《福建论坛》、《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独撰、合撰论文23篇。与他人合著书稿《统筹城乡发展:历史考察与现实选择——以福建省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2月)获福建省第八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
曾国藩的经济课
¥33.2¥68.0 -
经济学通俗读物:北大经济课(受益一生的经济学智慧)
¥9.7¥35.0 -
全球贸易摩擦与大国兴衰
¥19.4¥68.0 -
经济学反思
¥17.8¥56.0 -
国富论
¥9.7¥35.0 -
世界贸易战简史
¥17.9¥52.8 -
国富论
¥16.7¥58.0 -
中国经济思想变迁与制度发展概论
¥16.0¥50.0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38.7¥58.0 -
文化经济学
¥22.6¥60.0 -
让财富找到你:有温度的经济学
¥19.4¥68.0 -
高韧性社会: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
¥23.1¥69.0 -
资本论
¥30.3¥59.8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12.7¥39.0 -
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37.4¥65.0 -
经济常识一本全
¥10.4¥35.0 -
账本里的中国
¥15.4¥48.0 -
中美贸易摩擦:怎么看 怎么办
¥16.7¥58.0 -
思考.快与慢
¥51.4¥69.0 -
金钱心理学:财富、人性和幸福的永恒真相
¥31.8¥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