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

- ISBN:9787303109876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6页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303109876 ; 978-7-303-10987-6
本书特色
《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北京师范大学史学探索丛书
目录
节选
《古今中西交汇处的近代学术》内容包括: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清代嘉道之际的汉宋之争与汉宋兼采、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与近代的戴学复兴、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戴震、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戴震、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对戴震理欲观的评析、严复论中西学术、从《刘向歆父子年谱》看钱穆的史学理念、拉克伯里学说进入中国的若干问题、“文化形态史观”的东渐……
相关资料
近些年来,学术史的研究成了学界的一个热点,相关著述一再问世,讨论的问题也越发宽泛,触角深入到不少领域,甚至大有取代传统思想史研究之势。中国近代学术史的研究,尤其如此。关于学术史何以会在近些年蓬勃兴起,一些学者曾作过探讨。有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史热人手,认为从关注文化史到关注学术史,“有其逻辑的必然性”,“当年人们关注文化问题,是多年激烈的政治动荡之后的反省有以促成之;而今日之关注学术史,则又是多年的文化热之后的反思有以促成之。”也有学者引入晚清时人对学术史的关注为参照系,认为当时学者之所以热衷梳理学术史,“大概是意识到学术嬗变的契机,希望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来获得方向感。同样道理,20世纪末的中国学界,重提‘学术史研究’,很大程度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困惑。因此,首先进入视野的,必然是与其息息相关的‘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这样的结论,大体是考量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与外在环境而得出的。的确,从文化史到学术史,是学术逻辑演化的必然;而20世纪末的时代情境,跨世纪的特殊氛围,恰好强化了这一逻辑,当时各类学术刊物(如《历史研究》)连篇累牍地回顾和总结20世纪学术历程的情形,即可证明此点。也就是说,世纪之交,借学术史的研究,“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反思和检讨走过的路,以使中国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成熟地走向未来,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思路和做法。这与百年前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人关注于自身学术所由出的有清三百年学术史的总结,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寻味中国
¥22.0¥38.0 -
树荫的温柔-亘古人类激情之源
¥22.6¥39.0 -
门外文谈
¥16.1¥38.0 -
柏杨作品-劣根:国民灵魂的桎梏
¥13.8¥26.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8.3¥22.0 -
茶经(黑白版)
¥10.3¥48.0 -
经典常谈
¥6.2¥14.8 -
溥仪偷运国宝
¥7.7¥26.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4.4¥28.0 -
漫谈中国文化(金融·企业·国学)
¥8.8¥26.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古代家训精华:文白对照
¥8.5¥18.0 -
士当何为:徐复观先生谈思录
¥24.8¥68.0 -
中国古代官制
¥14.5¥25.0 -
经典常谈
¥16.7¥39.8 -
中国古代技术文化
¥25.2¥42.0 -
东瀛印象记
¥20.1¥35.0 -
千曲川风情:岛崎藤村散文集
¥18.0¥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