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弹总体结构与设计

包邮导弹总体结构与设计

1星价 ¥39.0 (7.5折)
2星价¥39.0 定价¥5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180697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6页
  • 出版时间:2010-08-01
  • 条形码:9787118069730 ; 978-7-118-06973-0

本书特色

《导弹总体结构与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概述1.1 导弹的分类、组成及功用1.1.1 火箭与导弹1.1.2 导弹的分类1.1.3 导弹的组成及功用1.2 导弹武器研制依据与研制程序1.2.1 研制依据1.2.2 研制程序1.3 导弹武器总体设计思想1.3.1 总体设计特点1.3.2 总体设计内容1.4 导弹结构设计的任务、方法和步骤1.4.1 导弹结构设计的任务1.4.2 导弹结构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5 导弹结构设计准则1.5.1 导弹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5.2 材料选用原则1.6 导弹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1.6.1 导弹结构的发展趋势1.6.2 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导弹结构总体设计2.1 概述2.1.1 导弹结构总体设计的地位和作用2.1.2 导弹结构总体设计的特点2.1.3 导弹结构总体设计的任务2.1.4 设计原则与基本要求2.2 导弹总体布局2.2.1 总体布局要求2.2.2 结构工艺和使用要求2.2.3 弹上仪器的配置要求2.3 导弹结构总体方案选择2.3.1 舱段部位安排及结构方案2.3.2 弹上设备的布置方案2.3.3 分离系统结构方案2.3.4 部段连接结构方案2.4 结构总体协调与设计2.4.1 主要任务与原则2.4.2 弹体与发动机的结构协调2.4.3 弹体与弹载设备的结构协调2.4.4 弹体与地面设备的结构协调2.4.5 弹体开口及突起物布局安排协调2.4.6 部段对接结构协调2.4.7 弹体结构偏差控制与计算习题与思考题第3章 导弹弹体结构设计3.1 典型弹体结构形式及特点3.1.1 弹体的受力构件3.1.2 弹体的结构形式及特点3.2 弹头结构设计3.2.1 弹头的要求和分类3.2.2 弹头的结构方案3.2.3 弹头的防热结构设计3.3 储箱结构设计3.3.1 概述3.3.2 储箱的结构形式3.3.3 储箱的容积和外形尺寸计算3.3.4 储箱典型结构元件设计3.3.5 储箱的断裂力学设计3.3.6 储箱材料选择3.3.7 储箱的制造工艺3.4 舱段结构设计3.4.1 舱段的功用及要求3.4.2 舱段外形和结构3.4.3 舱段的结构布局3.4.4 各舱段的对接方法3.4.5 舱段的材料选择3.5 分离机构设计3.5.1 对分离机构的要求3.5.2 分离机构的形式3.5.3 头体分离机构3.5.4 级间分离3.6 尾罩结构设计3.6.1 功用与要求3.6.2 设计特点3.6.3 结构组成与布局3.6.4 承力壳体设计3.7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3.7.1 复合材料概述3.7.2 复合材料结构的力学特点3.7.3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几个主要问题3.7.4 纤维缠绕结构设计习题与思考题第4章 导弹受力分析及载荷计算4.1 导弹的飞行弹道4.2 作用在导弹上的力和力矩4.2.1 推力P4.2.2 重力G4.2.3 柯里奥利惯性力几4.2.4 空气动力和空气动力矩4.2.5 控制力和控制力矩4.2.6 载荷的分类和平衡方程4.3 导弹的载荷系数4.3.1 载荷系数的概念4.3.2 平移载荷系数和旋转载荷系数4.4 导弹在主动段飞行时的内力计算4.5 导弹竖立在发射台上时的载荷4.6 导弹在地面使用时的载荷4.6.1 地面存放时的情况4.6.2 运输时的载荷4.6.3 起吊及竖立过程中的载荷4.7 导弹弹体结构载荷分析与计算4.7.1 载荷计算情况4.7.2 计算载荷和计算应力4.7.3 破坏载荷和破坏应力4.7.4 强度储备系数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导弹弹体结构强度计算5.1 强度计算概述5.1.1 强度计算的分类5.1.2 强度计算的内容5.1.3 安全系数5.2 强度计算模型简化5.2.1 载荷性质5.2.2 计算工况确定5.2.3 计算模型简化5.3 薄板强度理论5.3.1 定义及基本假设5.3.2 条形板的筒形弯曲5.3.3 薄板的横向弯曲和挠曲面微分方程5.3.4 平板问题的求解5.4 薄壳理论5.4..1 关于壳体的一些概念和假设5.4.2 壳体的变形和内力5.4.3 旋转壳的无矩理论5.5 板壳的稳定性分析5.5.1 概述5.5.2 压杆稳定性5.5.3 平板的稳定性5.5.4.壳体稳定性……第6章 导弹弹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第7章 导弹弹体结构强度试验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导弹总体结构与分析》主要以弹道导弹的弹体结构为对象,论述了其结构设计思想和强度分析计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导弹总体设计思想与结构设计的任务及原则;导弹结构总体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弹体典型结构的设计;作用在导弹上的载荷分析;导弹结构强度计算理论与典型结构的强度计算;可靠性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在导弹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导弹结构设计中有关强度试验等。《导弹总体结构与分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学科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导弹结构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4)突防能力突防能力指导弹飞行中突破敌方防御系统的能力,它由突防概率指标衡量,此指标涉及因素复杂,不仅与武器本身特性有关,还与敌方防御能力有关,一般在给定(或推测)的敌方防御和拦截能力的情况下,确定突防手段和措施,使具有一定突防能力。突防手段有多弹头、抗核和抗非核拦截加固、反识别、弹头机动等。5)发射方式导弹的发射方式有多种,发射方式的选择,是根据作战使用要求、导弹的特点不同而综合考虑的,不同的发射方式对导弹的设计以及生存能力影响极大。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用得*多的发射方式是地下井固定发射、陆基公路机动发射和海基潜艇水下机动发射。地下井发射,由于导弹的起飞质量不受限制、工作环境好,有利于射程和精度的提高,因而攻击能力强。但因阵地固定,易暴露而受到攻击。提高射前生存能力,主要靠加固地下井,提高其抗超压的能力。陆基公路机动发射,导弹的质量和尺寸均受限制,作战使用环境恶劣,因而影响运载能力和精度的提高,但由于机动性好,可以靠隐蔽、快速来提高生存能力。潜艇水下机动发射,虽然导弹受艇的限制,运载能力不能太大,但有潜艇航程的弥补,因而攻击能力较大,又有广阔海域为依托,机动性较好。但要解决潜艇隐蔽和远洋作战能力以及由于潜艇机动带来的命中精度差的问题。6)发射准备时间发射准备时间是指接到发射准备命令或机动导弹进入发射场开始到导弹发射出去的时间。发射准备时间的长短关系着导弹的射前生存能力和对目标的攻击效果。为缩短发射准备时间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简化发射状态和操作,并合理安排操作程序。提高发射可靠性,确保设备不出故障,是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基础。熟练的指挥、操作也是缩短发射准备时间的重要因素。7)火力机动范围火力机动范围是指导弹在发射点所具有的改变射程大小和射击方向的能力。火力机动范围越大,在一个发射点可能攻击的目标数越多。但它要受发射准备时间限制,对起飞后自动转弹进行瞄准的导弹还要受弹道、制导和稳定及惯性器件的限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