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1383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页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509138328 ; 978-7-5091-3832-8

本书特色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录

绪论一、中医诊法的概念二、中医诊法的发展三、中医诊法的原理四、中医诊法的优势五、中医诊法的内容头发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面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山根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目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耳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鼻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人中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口唇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咽喉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腭、颊黏膜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齿龈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舌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舌下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小儿食指络脉诊法一、理论依据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尺肤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腹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各家经验脐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肛门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大便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小便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特殊望诊法闻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脉诊法一、理论基础二、诊察方法三、名家经验
展开全部

节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内容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医诊治疾病来说,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就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和利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以面向临床实用为宗旨,重点介绍了名老中医运用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诊治疾病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论述了望面、望舌、听声音、嗅气味、察脉象等常规诊法,以及面诊法、目诊法、脐诊法、山根诊法、人中诊法、腹诊法等局部诊法。这些诊法有助于疾病的确诊或早期发现,值得我们大力挖掘和整理。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一、中医诊法的概念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统称为四诊。其中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和望排出物,是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及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病人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医生了解与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判断疾病、认识证候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诊法就不会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如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所说:“欲将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所治也。”因此,诊法在中医辨治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二、中医诊法的发展中医诊法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就有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已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公元前3世纪的淳于意也精于望色、切脉,并创立《诊籍》,是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有关医案的奠基之作。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已有了《脉法》《阴阳脉死候》等脉学专著,当时的脉学发展水平可见一斑。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之作,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并首次提出“诊法”一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难经》则于四诊中独重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