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名医诊法经验

- ISBN:97875091383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2页
- 出版时间:2010-10-01
- 条形码:9787509138328 ; 978-7-5091-3832-8
本书特色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药学术特点、理论特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学这个伟大宝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中医继承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录
节选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内容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中医诊治疾病来说,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方法,就是辨证论治的工具和利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名医诊法经验》以面向临床实用为宗旨,重点介绍了名老中医运用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诊治疾病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论述了望面、望舌、听声音、嗅气味、察脉象等常规诊法,以及面诊法、目诊法、脐诊法、山根诊法、人中诊法、腹诊法等局部诊法。这些诊法有助于疾病的确诊或早期发现,值得我们大力挖掘和整理。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各级中医师、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相关资料
一、中医诊法的概念诊法,即中医诊察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统称为四诊。其中望诊包括全身望诊、局部望诊和望排出物,是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头面、五官、四肢、二阴、皮肤以及排出物等,以发现异常表现、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及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的诊察方法。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如病人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等,从而了解病人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治等情况的诊察方法。切诊是医生用手触按病人的动脉脉搏和肌肤、手足、胸腹、腧穴等,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从而了解病变情况的诊察方法。诊法,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医生了解与认识疾病的重要手段,是判断疾病、认识证候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诊法就不会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如清代汪宏在《望诊遵经》中所说:“欲将治之,必先诊之。非诊无以知其病,非诊无以知其所治也。”因此,诊法在中医辨治疾病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二、中医诊法的发展中医诊法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礼·天官》就有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脏之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扁鹊已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公元前3世纪的淳于意也精于望色、切脉,并创立《诊籍》,是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上有关医案的奠基之作。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早在春秋战国至秦汉之际,已有了《脉法》《阴阳脉死候》等脉学专著,当时的脉学发展水平可见一斑。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之作,奠定了望、闻、问、切四诊的基础,并首次提出“诊法”一词,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何如?”《难经》则于四诊中独重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对后世影响颇大。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3.1¥68.0 -
中医手诊图释
¥9.4¥2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医疗再生:日美现场报道
¥16.5¥36.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神农本草经
¥20.0¥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29.4¥49.8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5.3¥45.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黄帝内经 (全6册)
¥41.3¥168.0 -
感悟中医-第3版
¥15.4¥48.0 -
中医疗法-家庭医生
¥12.5¥26.8 -
彩色图解金匮要略
¥14.5¥45.0 -
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本义 华佗中藏经
¥15.4¥48.0 -
图解(黄帝内经)(新版)
¥25.5¥68.0 -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辑)(第二版)辨症玉函 附脉诀阐微(第2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
¥10.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