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基于历史和比较的视角

- ISBN:97878113896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811389623 ; 978-7-81138-962-3
本书特色
张军博士的论著《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从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对社会保障的福利文化问题进行了较系统深入的探索。论著基于历史和比较的分析视角,论著追溯了中西福利文化发展视野下社会保障的历史变迁轨迹,对中西福利文化及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提炼了不少有创新价值的分析结论,强调福利文化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从制度与文化的理论分析,从福利保障供给的家庭、市场、社团和国家四个层面,对中西方不同时代的社会保障制度变迁进行了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历史比较制度分析;提炼出中西福利文化共同性与差异性的某些特征;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一些新观点和新建议,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从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制度反映个人与共同体其他人之间关系的主观理解,对制度的认可和执行完全依赖于社会所主张的文化观念。因此,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无论是自生自发的,还是有意设计的,都可以认为是反映了某些文化的轨迹或文化的需求。世界上并没有“自然人”,因为人性的由来就在于接受文化的模塑。古今中外的社会保障发展的实践均表明,社会保障作为一种人为设计的制度安排和一个有着复杂内容的系统工程,虽然是按照自身规律运行发展的,但任何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孤立产生和发展的,它必然反映广大人民的文化理念,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也须臾离不开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尽管文化与制度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文化在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学术研究中,文化变量却长期被研究者所轻视甚或忽视,文化因素的分析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常常被忽视的领域,“文化因素成为理解社会政策过程中正在丢失的变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文化转向”,福利文化在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然而,如何认识福利文化,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如何,中西方福利文化的异同点何在,以及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适应中国福利文化的特色等问题,当前学术界的研究都没有完全涉及,因此合理解答这些问题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本书采取内嵌性的福利文化视角,从历史和比较的宏大视野出发,追溯了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并对中西方福利文化及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解析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的意蕴。 张军博士的论著《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共有8章,其中,第1章为提出问题部分,第2~3章为理论基础部分,第4~7章为历史比较部分,第8章为全书总结。 第1章:导论阐述了本书选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了全书基本的逻辑体系和分析框架,指出了本书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确立了全书展开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视角。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语义解读。这一部分重点对文化、制度的内涵,福利、社会保障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对福利文化的内涵、表现、结构及功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文化与制度关系集中体现在文化与制度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文化与制度的双向互动及非正式制度的文化涵容性之中。文化与制度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历史变迁的动态过程。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总是伴随着福利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是一种内生的、内嵌的关系,这是我们理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第3章: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论说。此部分详细地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进行了结构划分,提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是由贫困观念文化、养老文化、健康观念文化与宗教福利观念四个部分构成的观点,并系统考察了这四个福利文化子系统在中西方各自的历史变迁,以及对其与社会保障制度各子系统——社会救助制度、养老保障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间的互动进行了分析,初步构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的系统结构。 第4章: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 本部分考察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指出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福利文化的来源,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变迁从福利文化视角和保障制度供给维度进行了考察分析,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划分为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家庭—宗族”保障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以及“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三个阶段。 第5章: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轨迹分析。本部分分析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变迁,对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加以福利文化和保障制度供给维度的考察,将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划分为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宗教—慈善”保障制度、“人道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社团”保障制度三个阶段。 第6章: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分析:宏观审视。针对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性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西福利文化具有民族共同性、历史共同性和濡化同向性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各自存在的家庭为本与社会为本、伦理内修与法律外控、关系信任与制度信任、权威仁慈与民主责任等的福利文化的差异性,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在福利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性,指出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福利文化的观念文化和制度规范两层次为新维度,论证提出了新的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划分的六种模式,提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差异性。 第7章: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微观案例。在上述中西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该部分以中国、日本、美国和瑞典作为案例,对四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福利文化根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其福利文化的异同,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由此,提出了其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三点启示。 第8章:结论与研究展望。作为本书主要观点的归结和研究展望,本部分主要包括本书的结论和今后的研究展望。本书的独到性观点主要包括:注重福利文化的分析视角,开拓社会保障研究新蹊径;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弘扬“孝道”福利文化传统,坚持家庭互济保障;适应福利文化转型,大力发展社团保障等。本书的薄弱之处在于定性的实地调查与定量的实证研究的欠缺。对于今后的研究展望,个人认为非常有必要从细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子系统的研究,深化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探索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加强对转型期中国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四个层面来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解析》主要创新之处有: **,提出福利文化是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新视角。本书提出福利文化论是相对于社会保障研究中偏重于工具理性主义研究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是当前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独特和创新的理论范式,其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具有极强的解释力。本书采用福利文化的研究视角,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中文化视角的缺失,而且可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提供独特的解释,为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未来发展提供正确的方法论依据。 第二,初步构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发展的新框架。在西方社会,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保障史已成为史学界与社会保障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而在国内,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也大都是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论述为逻辑基点,并以当前现实的社会保障问题为研究对象,对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则较少关注。在这种研究视角和理论指导之下,中国和西方、古代与现代呈现一种脱节的状况。本书立足于制度与文化互动的理论分析,从福利保障供给的家庭、市场、社团和国家四个层面,对中西各自的传统、前现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加以历史和比较维度的考察分析,构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国家、市场、社团、家庭保障制度的历史发展框架。 第三,本书总结概括出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通过对大量资料的梳理,并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总结提炼出中西福利文化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其共同性表现在:①中西不同民族的福利文化都具有利他主义价值观和人道主义精神;②中西福利文化的历史变迁都经历了从残留的观念到制度性观念、从善行的观念到公民权利观念的转变;③中西福利文化都相继经历了中西福利文化主导,中西福利文化对抗,正在走向中西福利文化濡化的三阶段。 其差异性表现在:①中国“家庭为本”的福利文化与西方“社会为本”的福利文化;②中国强调“伦理内修”的福利文化与西方强调“法律外控”的福利文化;③中国的“关系信任”的福利文化与西方的“制度信任”的福利文化;④中国“权威和依赖”的福利文化与西方“民主和自主”的福利文化。 第四,本书提出了基于福利文化差异划分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方法。从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来看,由于中西福利文化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性,因此导致了中西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然而,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进行的分类研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以工业化的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中国为主的东方国家社会保障模式的研究则较为缺乏。本研究从福利文化的福利意识形态观、福利制度供给面两个层面,提出考察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新维度或者划分的新标准,提出了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六种基本模式类型:①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②保守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③社民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④南欧天主教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⑤东亚儒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⑥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第五,本书提炼出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的新思路及新观点。在宏观部分,通过对福利文化下中西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的比较分析,本书提炼出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观点:避免“西方中心论”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之路;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弘扬“孝道”福利文化传统,坚持家庭互济保障;适应福利文化转型,大力发展社团保障。 在微观部分,全书通过对中国、日本、美国、瑞典的比较分析,提炼出各自福利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差异性:中国“孝道”的家庭主义与家庭化保障;日本“忠义”的共同体主义与企业化保障;美国“自主”的个人主义与市场化保障;瑞典“合作”的集体主义与国家化的保障。由此,提出了对于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和发展的一些启示。
目录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简评
1.3 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创新
1.3.1 本书的结构
1.3.2 土要创新
1.3.3 不足之处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1 历史研究方法
1.4.2 比较研究方法
……
作者简介
张军 1978年生于四川巴中,在西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劳动和社会保障系副教授。在《农村经济》、《生态经济》、《经济纵横》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和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软科学课题等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福利文化与社会政策。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民众政府
¥9.5¥25.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走向海洋(八品)
¥18.5¥59.8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思想产业-悲观主义者.党派分子及财阀如何改变思想市场
¥21.2¥75.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2.8¥32.0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9.4¥49.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8.9¥49.0 -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2.9¥5.5 -
论中国
¥68.8¥88.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中卷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