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30853528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26
- 出版时间:2011-01-01
- 条形码:9787530853528 ; 978-7-5308-5352-8
本书特色
《医圣张仲景奇方妙治》: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条文的比较分析,结合临床指征,进一步揭示了《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精髓。
张仲景是中医界的一位奇才,《伤寒杂病论》是一部奇书,它确立了中医学重要的理论支柱之一——辨证论治的思想,在中医学发展过程中,实属“点睛之笔”。《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目录
栝楼桂枝汤
葛根汤
大承气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防己黄芪汤
桂枝、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白虎加人参汤
一物瓜蒂汤
二、百合狐盛阴阳毒方
百合知母汤
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百合鸡子黄汤
节选
《医圣张仲景奇方妙治》主要内容简介: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阅览了许多书籍,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籍。他的同乡何禺页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禺页别传》)后来,张仲景*终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其代表作是《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张仲景以他的医学实践、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在中国医学乃至世界医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
相关资料
【原文】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白话解】病人腹内有寒气,就会产生肠呜音响声大,如刀切样地腹中剧痛,并且逆气上攻,还可引起胸胁胀满,呕吐,可用附子粳米汤主治。【药物组成】附子一枚(炮)半夏半升甘草一两大枣十枚粳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功效】散寒降逆,温中止痛。【方药分析】“腹中寒气”是脾胃阳气虚衰而阴寒之气内盛,意指本条的病因是脾胃虚寒,水湿内停。寒气水湿,流于胃肠,故肠鸣切痛,如曹颖甫所说:“切痛者,沉著而不浮也”。(《金匮发微》)形容疼痛危重触之深在肠间,故日切痛。寒气横逆,上犯胸胁则胸胁逆满;影响于胃,胃失和降,故呕吐。可见,本条的病机是脾胃阳虚,阴寒水气,内肆上逆。故其痛当喜温喜按,呕吐多为清稀水饮,或挟有不化食物。此外尚有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等症状。对本条病机的认识,还有以下几种:一是寒邪搏击于肠间,漉漉有声,如《灵枢·五邪篇》云:“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二是尤在泾认为,中土虚衰,下焦浊气上逆阳位。三是曹颖甫认为,中阳虚,肾寒上僭。四是寒气乃外寒诱发为病。学习本条还要注意肾阳虚衰的一面,因为脾胃虚寒,后天不足,先天失养,必影响于肾阳,也不可忽视外寒的致病因素。既然病机是脾胃阳虚,阴寒水气上逆,故治当温中祛寒,降逆止痛,用附子粳米汤。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止痛,半夏降逆化湿以止呕吐,粳米甘草大枣补益脾胃以缓急,是对证治疗的有效方剂。根据病情可酌加蜀椒、干姜以逐寒降逆。
作者简介
王竹星,吉林省人,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现于吉林省吉林市创伤医院工作。生于医学世家,祖父王允恭老先生一生勤于医疗事业,现已载入中国名医录;其父亦从事医疗行业半生余;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自幼喜好医学,通读医学古籍,孜孜不倦。毕业后,曾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中医院进修;参与《过敏性鼻炎》一书的编写,发表优秀论文十余篇。
-
温疫论
¥2.8¥5.0 -
中医手诊图释
¥13.2¥2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中医诊断全书
¥27.1¥59.0 -
回生集
¥4.1¥9.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格致余论
¥2.2¥6.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 -
漫画黄帝内经.下册
¥35.0¥79.0 -
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 南方草木状·桂海虞衡志·浙東紀游草
¥42.3¥90.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中医药补肾养肾
¥7.9¥23.0 -
脉因证治
¥4.8¥13.0 -
活幼心书
¥5.6¥15.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