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英汉对照)

包邮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英汉对照)

1星价 ¥50.5 (7.7折)
2星价¥50.5 定价¥6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5061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85
  • 出版时间:2011-04-01
  • 条形码:9787513506144 ; 978-7-5135-0614-4

本书特色

阅读《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一书,读者不仅可以追随先生古建考察的足迹,从宏观上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艺术、历史的演变以及中国建筑中所蕴含的绘画和雕塑艺术,亦可从生动的个案描述、珍贵的手绘结构图和建筑照片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建筑。阅读每一个章节,仿佛在倾听梁先生以平易近人的口吻诉说: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建筑?中国建筑的特色是什么?传统中国建筑究竟有着怎么样独特的魅力? 在外国人看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自己专业中的成就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们一道探访并发现了许多中国古建筑的珍贵遗构。并且,由于受过专门教育,因而他们有能力把它们介绍给现代世界,并作出科学的描述和分析。这也是因为他们既通晓中国古典文化,又懂得作为艺术和科学的外国建筑。在忧患的战时生活中能获得如此成就,说明他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而正是后者使他们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牺牲,坚定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美]John K. Fairbank(费正清)历史学家、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奠墓人 研究中国建筑与城市规划,是无法绕过梁思成先生的。是他在兵匪满地、行路艰难的旧中国,跋涉在深山老林里,寻觅着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完成了中国人的**部建筑史;是他发出“居者有其屋”、“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安居乐业”的呼喊,为中国城市的理性发展筚路蓝缕;是他搏尽全力为中国古代建筑请命,虽是屡战屡败,却痴情不改。 ——王军 新华社高级记者、《城记》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为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英文文集的汇编,作者立足建筑艺术,深入浅出的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反应中国古代建筑的画卷。   沿着梁思成先生的足迹,读者不仅可以从宏观上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其中凝聚的智慧与艺术,以及中国古建中绘画、雕塑艺术的精髓;而且书中详尽的个案描述、手绘孤本图片的再现,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的五座古塔、中国*古老的木构建筑、中国石窟佛像等中国的建筑艺术。   让外国读者不仅了解中国,而且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建筑和独到的建筑艺术;   让中国读者重温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读者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知识储备。   2011年4月20日是梁思成先生诞辰110周年,适逢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此书的首发,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的了解梁先生,以及他倾其毕生心血为中国建筑作出的贡献。

目录

1 art and architecture(1947)
艺术与建筑(1947)
2 chinese architecture(不详)
中国建筑(不详)
3 in search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north china (extract) (1940)
华北古建筑调查报告 (节选) (1940)
4 a han terra-cotta model of a three-storey house(1933)
一个汉代的三层楼陶制明器(1933)
5 buddhist cave sculpture(1940)
佛教石窟造像(1940)
6 five early chinese pagodas(1941)
五座中国古塔(1941)
7 the chinese oldest wooden structure(1941)
中国*古老的木构建筑(1941)
8 two liao structure of tu-lo ssu, chi hsien(1932)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