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062527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95
  • 出版时间:2011-04-01
  • 条形码:9787560625270 ; 978-7-5606-2527-0

本书特色

《新世纪计算机类本科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第3版)》选材合理,讲解细致,语言流畅,并配备了适量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网络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阅读。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讲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选取常用的主流技术,简化了数学分析过程,注重从实用角度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本书也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3g/4g通信网、无线局域网等新技术,以及有关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使读者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向。 《计算机网络(第三版)》选材合理,讲解细致,语言流畅,并配备了适量的思考题和课后练习题,适合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教材,也可供网络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阅读。

目录

目 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 1.1.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 1.1.2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方式 1 1.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简史 3 1.2.1 计算机通信网 3 1.2.2 早期的远程联机系统 4 1.2.3 ARPAnet 4 1.2.4 Internet 5 1.2.5 下一代互联网 6 1.2.6 我国互联网络的发展 7 1.3 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9 1.3.1 互联网的应用 9 1.3.2 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0 1.4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 1.4.1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11 1.4.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 11 1.4.3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4 1.5 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 19 1.5.1 SNA 19 1.5.2 X.25 20 1.5.3 Novell NetWare 21 1.5.4 TCP/IP 22 习题 23 第2章 物理层 24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4 2.1.1 信道带宽 25 2.1.2 信道延迟 26 2.2 数据编码 26 2.3 数字调制技术 30 2.4 脉冲编码调制 33 2.4.1 PCM原理 33 2.4.2 增量调制 34 2.5 数据通信方式 36 2.6 多路复用技术 36 2.6.1 频分多路复用 36 2.6.2 波分多路复用 37 2.6.3 时分多路复用 37 2.6.4 同步数字系列 39 2.7 传输介质 40 2.7.1 双绞线 40 2.7.2 同轴电缆 42 2.7.3 光缆 42 2.7.4 无线信道 43 2.8 结构化综合布线 45 2.9 公共交换电话网 48 2.10 串行通信接口 49 2.10.1 EIA RS-232-C 50 2.10.2 RS-422和RS-485接口 53 2.10.3 USB接口 54 2.10.4 IEEE-1394接口 54 2.11 ADSL接入技术 55 2.11.1 对称DSL技术 55 2.11.2 非对称DSL技术 55 2.12 公用数据网接口 57 2.12.1 X.21接口 57 2.12.2 V.35接口 58 习题 59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61 3.1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61 3.2 纠错编码 62 3.2.1 检错码 62 3.2.2 海明码 63 3.2.3 循环冗余校验码 64 3.3 链路配置和传输控制 66 3.4 流量控制 68 3.4.1 停等协议 69 3.4.2 滑动窗口协议 70 3.5 差错控制 73 3.5.1 停等ARQ协议 73 3.5.2 后退N帧ARQ协议 74 3.5.3 选择重发ARQ协议 75 3.5.4 协议性能分析 76 3.6 HDLC协议 78 3.6.1 HDLC的基本概念 78 3.6.2 HDLC帧结构 79 3.6.3 HDLC的帧类型 80 3.6.4 HDLC的操作 82 3.7 PPP协议 83 3.7.1 PPP协议的应用 83 3.7.2 PPP的帧格式 84 3.7.3 LCP和NCP协议 85 3.7.4 PPP认证协议 86 习题 86 第4章 网络层 89 4.1 交换方式 89 4.1.1 电路交换 89 4.1.2 报文交换 90 4.1.3 分组交换 90 4.1.4 网络服务及其实现 91 4.2 路由选择 93 4.2.1 *短通路算法 94 4.2.2 路由选择策略 97 4.2.3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99 4.2.4 链路状态算法 101 4.3 交通控制 102 4.3.1 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类 102 4.3.2 交通控制技术的分级 106 4.4 IP协议 107 4.4.1 IP地址 107 4.4.2 IP协议的操作 109 4.4.3 IP协议数据单元 110 4.4.4 ICMP协议 111 4.5 公共数据网 112 4.5.1 X.25建议 112 4.5.2 帧中继 115 4.6 综合业务数字网 120 4.6.1 窄带ISDN 120 4.6.2 宽带ISDN 121 习题 123 第5章 传输层 126 5.1 传输服务 126 5.1.1 服务质量 126 5.1.2 加急投送服务 127 5.1.3 连接管理服务 127 5.2 传输协议 128 5.2.1 传输协议的分类 128 5.2.2 寻址 129 5.2.3 多路复用 130 5.2.4 流量控制 130 5.2.5 连接管理 132 5.2.6 网络失效和系统崩溃的恢复 136 5.3 TCP协议 136 5.3.1 TCP服务 136 5.3.2 TCP段头格式 138 5.3.3 TCP的连接管理 140 5.3.4 TCP拥塞控制 142 5.4 UDP协议 144 习题 144 第6章 局域网与城域网 146 6.1 LAN局域网技术概论 146 6.1.1 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146 6.1.2 LAN/MAN的IEEE 802标准 151 6.2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152 6.2.1 LLC地址 153 6.2.2 LLC服务 154 6.2.3 LLC协议 154 6.3 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155 6.3.1 循环式 156 6.3.2 预约式 156 6.3.3 竞争式 156 6.4 以太网 156 6.4.1 ALOHA协议 157 6.4.2 CSMA/CD协议 159 6.4.3 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 163 6.4.4 MAC和PHY规范 164 6.4.5 交换式以太网 168 6.4.6 高速以太网 169 6.4.7 虚拟局域网 171 6.5 令牌环网 173 6.5.1 令牌环网的工作特点 173 6.5.2 令牌环的MAC协议 174 6.5.3 光纤环网FDDI 178 6.6 局域网互连 178 6.6.1 网桥协议的体系结构 178 6.6.2 生成树网桥 181 6.6.3 源路由网桥 185 6.7 城域网 187 6.7.1 城域以太网 187 6.7.2 弹性分组环 190 习题 193 第7章 TCP/IP协议与互联网 195 7.1 网络互连设备 195 7.1.1 中继器 195 7.1.2 网桥 196 7.1.3 路由器 197 7.1.4 网关 198 7.2 域名和地址 199 7.2.1 网际互连 199 7.2.2 域名系统 201 7.2.3 域名服务器 204 7.2.4 地址分解协议 206 7.2.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09 7.3 路由协议 212 7.3.1 自治系统 212 7.3.2 外部网关协议 213 7.3.3 内部网关协议 214 7.3.4 核心网关协议 221 7.4 路由器技术 221 7.4.1 NAT技术 222 7.4.2 CIDR技术 223 7.4.3 第三层交换技术 225 7.5 IP组播技术 226 7.5.1 组播模型概述 226 7.5.2 组播地址 227 7.5.3 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228 7.5.4 组播路由协议 232 7.6 IP QoS技术 235 7.6.1 集成服务 236 7.6.2 资源预约 237 7.6.3 区分服务 240 7.6.4 流量工程 243 7.7 Internet应用 244 7.7.1 远程登录协议 245 7.7.2 文件传输协议 245 7.7.3 超文本传输协议 246 7.7.4 P2P应用模型 249 习题 252 第8章 无线通信网 254 8.1 移动通信 254 8.1.1 蜂窝通信系统 254 8.1.2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255 8.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257 8.2 无线局域网 258 8.2.1 WLAN的基本概念 258 8.2.2 WLAN通信技术 259 8.2.3 IEEE 802.11体系结构 264 8.2.4 移动Ad Hoc网络 269 8.2.5 IEEE 802.11的新进展 277 8.3 无线个人网 281 8.3.1 蓝牙技术 282 8.3.2 ZigBee技术 286 8.4 无线城域网 291 8.4.1 关键技术 293 8.4.2 MAC子层 293 8.4.3 向4G迈进 294 习题 295 第9章 下一代互联网 297 9.1 IPv6 297 9.1.1 IPv6分组格式 298 9.1.2 IPv6地址 301 9.1.3 IPv6路由协议 305 9.1.4 IPv6对IPv4的改进 307 9.2 移动IP 307 9.2.1 移动IP的通信过程 308 9.2.2 移动IPv6 310 9.3 从IPv4向IPv6的过渡 313 9.3.1 隧道技术 313 9.3.2 协议翻译技术 320 9.3.3 双协议栈技术 322 9.4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324 9.4.1 IP地址的分配 325 9.4.2 IPv6在亚洲 326 9.4.3 IPv6在欧美 329 9.4.4 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332 习题 333 第10章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335 10.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335 10.1.1 网络安全威胁 335 10.1.2 网络攻击的类型 335 10.1.3 网络安全技术分类 336 10.2 数据加密 336 10.2.1 经典加密技术 337 10.2.2 信息加密原理 337 10.2.3 现代加密技术 338 10.3 认证技术 341 10.3.1 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 341 10.3.2 基于公钥算法的认证 341 10.3.3 数字签名 342 10.3.4 报文摘要 343 10.4 数字证书与密钥管理 344 10.4.1 X.509数字证书 344 10.4.2 数字证书的获取 345 10.4.3 数字证书的吊销 346 10.4.4 密钥管理 346 10.5 虚拟专用网 349 10.5.1 虚拟专用网工作原理 349 10.5.2 VPN解决方案 350 10.5.3 第二层安全协议 351 10.5.4 网络层安全协议 353 10.5.5 安全套接层(SSL) 355 10.6 防火墙 356 10.6.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357 10.6.2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358 10.7 网络管理系统 361 10.7.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361 10.7.2 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361 10.7.3 网络监视 364 10.7.4 网络控制 369 10.8 网络管理标准 374 10.8.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75 10.8.2 管理信息库 377 10.9 网络管理工具 380 10.9.1 网络配置和诊断命令 380 10.9.2 网络监视工具 390 10.9.3 网络管理平台 392 习题 395 参考文献 396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