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中国戏曲的双重意义阈-陈维昭古典戏曲论集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8072934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93
- 出版时间:2011-06-01
- 条形码:9787807293415 ; 978-7-80729-341-5
内容简介
上个世纪末,我开始关注古代小说戏曲的学术史问题,2005年完成了《红学通史》,第二年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如今,我想梳理一下个人在戏曲方面的“学习史”,就把工986年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结成此集。这集子里面的文章分为四类:戏曲源流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戏曲理论研究、乐署与戏曲发展的关系研究。戏曲源流研究方面,《“戏剧”考》一篇代表了我对“戏曲”本质的基本认识。历来的戏曲起源研究都试图从“崇高”的一面为“戏曲”溯源,刘师培、王国维、姚华诸先生都如此。但我认为,“娱乐”的、“技艺”的一面同样是戏曲的重要本性。在戏曲中,“娱乐”、“技艺”的展示都可以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王国维先生在为戏曲溯源的时候,已经注意到戏曲的娱乐元素。但是当他为“戏曲”下定义的时候,娱乐元素就被悬置了。这跟近代以来的“崇高化”时代思潮有关。在这种思潮之下,五四时期的激进人士(如钱玄同先生)对戏曲舞台体制的绝对化否定,也就不难理解了。《“戏剧”考》一文试图从起源论的角度论证“戏剧”一词有两大义项:游戏和扮演。由“游戏”这一传统展开,中国戏曲的整体面貌将完全改观。
目录
戏曲源流研究
“戏剧”考
戏曲起源问题的科学性质与哲学性质
崇高化与娱乐性:中国戏曲发展的二重变奏
“梅齐合璧”与中国戏曲的技艺化倾向
20世纪戏曲史述的几大模式
王国维戏曲研究与现代学术范式
戏曲作品论
关于中国古典悲剧的喜剧结局的文化批判
论明清杂剧中的主体价值体验
《牡丹亭》之“情”的文化意蕴
名教与风流合一
——论李渔喜剧的创作定位
戏曲学研究
作者简介
陈维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红学通史》、《二十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戏曲卷)。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5.4¥4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回声与倒影
¥11.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