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评分
4.7分
4.7分
包邮1921-2011-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
1星价
¥87.0
(6.8折)
2星价¥87.0
定价¥128.0

商品评论(3条)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080969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98
- 出版时间:2011-05-01
- 条形码:9787510809699 ; 978-7-5108-0969-9
内容简介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市委统战部、市社会主义学院拟组织编撰的《国共两党关系90年图鉴》,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1年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出版物选题。
该书将系统回顾研究国共两党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期间的两次合作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重点总结“和则多利、武则俱伤”的经验和教训,深刻研究历史上国共两党的互动、互信,为当今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新时期国共两党建立政治互信提供依据、增强信心,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目录
绪论
**节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内政治形势
二、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及其失败
三、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五、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五、中国共产党的**次全国代表大会
六、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七、中国工人运动的**次高潮
八、新式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章**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节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的早期交往与合作
一、孙中山等视马克思主义为三民主义的朋友
二、国民党的一些骨干参与中共创建
三、国共两党党员之间互相支持开展革命斗争
四、陈独秀受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第二节**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一、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初步确立
二、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形式的确立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筹备
四、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地方执行部的组建
第三节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二、国共合作与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三、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中的合作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五、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
六、国民党中央代表出席中共五大
第四节国共两党在联合战线中的纷争
一、弹劾共产党案
二、反对“戴季陶主义”
三、反对西山会议派
四、中山舰事件
五、整理党务案
第二章国共两党的分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举起
**节国共**次合作的破裂
一、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
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
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
四、国民党对中共镇压的加强
五、国民党左派的反蒋斗争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与各地武装起义
二、共产党反特机构的成立及其与国民党的斗争
三、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三节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红军的反“围剿”
一、红军四次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
二、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起义
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四、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五、国民党“围剿”红军西路军
第四节日本侵华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
一、“九?一八”事变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三、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战
四、日本侵华的加剧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
五、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与谈判
六、西北大联合的形成
七、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第三章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
三、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第二节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
一、国共在战略方针和军事部署方面的磋商
二、国共军队在北方战场并肩作战
三、保卫大武汉
四、各地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及周恩来任职武汉
五、国民参政会
六、国共两党在经济上的互相支持
七、国共两党在外交方面的协调行动
第三节抗战相持阶段的合作与摩擦
一、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战略支援
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限共”政策
三、国民党挑起**次反共军事摩擦与两党谈判
四、皖南事变及中共的斗争
五、国民党策划第三次反共摩擦
六、国民党在国统区的限共活动
第四节抗战胜利前后囤共两党的谈判与斗争
一、中共七大与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重庆谈判
三、国共停战谈判
四、政治协商会议
五、四平之战与东北停战谈判
六、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与国共南京谈判
七、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与马歇尔调处失败
八、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被迫撤回延安
……
第四章国共两党的再次分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五章国共两党隔海对峙与共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第六章国共两党的领土主张与共同维护领土主权
第七章国共两党政策调整与两岸和平接触
第八章国民党分裂与中共反对“台独”的斗争
第九章国共两党共同反对“台独”与两岸交流交往的扩大第十章国共两党互释前嫌与两岸关系快速发展
第十一章国共关系新发展与两岸关系新篇章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中国国民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内政治形势
二、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及其失败
三、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建立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四、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活动
五、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六、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二、五四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五、中国共产党的**次全国代表大会
六、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七、中国工人运动的**次高潮
八、新式的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和妇女运动
**章**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
**节国民党人与共产党人的早期交往与合作
一、孙中山等视马克思主义为三民主义的朋友
二、国民党的一些骨干参与中共创建
三、国共两党党员之间互相支持开展革命斗争
四、陈独秀受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第二节**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一、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初步确立
二、共产党关于国共“党内合作”形式的确立
三、中国国民党改组的筹备
四、国民党**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地方执行部的组建
第三节国共合作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黄埔军校的创建
二、国共合作与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三、国共两党在农民运动中的合作
四、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五、国共合作的武汉国民政府
六、国民党中央代表出席中共五大
第四节国共两党在联合战线中的纷争
一、弹劾共产党案
二、反对“戴季陶主义”
三、反对西山会议派
四、中山舰事件
五、整理党务案
第二章国共两党的分裂与抗日救亡运动的举起
**节国共**次合作的破裂
一、蒋介石集团的反共“清党”
二、汪精卫集团的“分共”
三、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
四、国民党对中共镇压的加强
五、国民党左派的反蒋斗争
第二节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一、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与各地武装起义
二、共产党反特机构的成立及其与国民党的斗争
三、红色根据地的建立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以及国共两个政权对立局面的出现第三节国民党的军事“围剿”与红军的反“围剿”
一、红军四次粉碎国民党军事“围剿”
二、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起义
三、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四、红军长征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
五、国民党“围剿”红军西路军
第四节日本侵华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
一、“九?一八”事变与风起云涌的抗日救亡运动
二、蒋介石“攘外安内”政策与中国共产党抗日反蒋策略三、共产党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战
四、日本侵华的加剧与国共两党政策的转变
五、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与谈判
六、西北大联合的形成
七、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第三章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节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二、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
三、陕甘宁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
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第二节抗战初期国共两党的密切合作
一、国共在战略方针和军事部署方面的磋商
二、国共军队在北方战场并肩作战
三、保卫大武汉
四、各地八路军办事处成立及周恩来任职武汉
五、国民参政会
六、国共两党在经济上的互相支持
七、国共两党在外交方面的协调行动
第三节抗战相持阶段的合作与摩擦
一、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战略支援
二、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限共”政策
三、国民党挑起**次反共军事摩擦与两党谈判
四、皖南事变及中共的斗争
五、国民党策划第三次反共摩擦
六、国民党在国统区的限共活动
第四节抗战胜利前后囤共两党的谈判与斗争
一、中共七大与联合政府的主张
二、重庆谈判
三、国共停战谈判
四、政治协商会议
五、四平之战与东北停战谈判
六、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与国共南京谈判
七、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与马歇尔调处失败
八、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被迫撤回延安
……
第四章国共两党的再次分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五章国共两党隔海对峙与共同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第六章国共两党的领土主张与共同维护领土主权
第七章国共两党政策调整与两岸和平接触
第八章国民党分裂与中共反对“台独”的斗争
第九章国共两党共同反对“台独”与两岸交流交往的扩大第十章国共两党互释前嫌与两岸关系快速发展
第十一章国共关系新发展与两岸关系新篇章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余克礼,中共党员,1952年12月19日生,湖北省浠水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台湾研究》主编。兼任全国台湾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理事、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理事等职。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平装)二战战史
¥14.9¥45.0 -
民众政府
¥10.8¥25.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3¥28.0 -
走向海洋
¥20.3¥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21.5¥5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6.6¥19.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3.3¥35.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24.5¥48.0 -
走向海洋(八品)
¥20.3¥59.8 -
共产党宣言
¥8.9¥1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8.9¥51.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18.0¥53.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新政治科学
¥11.7¥26.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7.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