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

包邮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

1星价 ¥35.0 (9.2折)
2星价¥35.0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96212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3
  • 出版时间:2011-10-01
  • 条形码:9787301196212 ; 978-7-301-19621-2

内容简介

  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领域中的运用进行了全面剖析。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社会资本概念*先由社会学家提出,后来被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以及法学家广泛采纳并用来解释和说明各自研究领域的问题。   社会资本理论为刑事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社会资本与刑事政策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宏观而言,社会资本存量与控制犯罪效果成正比;微观而论,不同形式的社会资本对犯罪生成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刑事政策。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反思和发展我国现行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目录

**章 社会资本概说
一、社会资本研究概览
二、社会资本之内涵:本书观点

第二章 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命题假定
一、社会资本研究的刑事政策意义
二、社会资本在刑事政策研究中的命题假定

第三章 社会纽带:个体社会资本对犯罪的影响剖析
一、个体社会资本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理论与经验的论证
二、个体社会资本与犯罪生成之间的关系:作用机制
三、转型时期个体社会资本缺失与犯罪生成
四、培养归属感:弥补个体社会资本存量不足
五、例外情形:个体社会资本的负面影响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比较而言,对犯罪学理论,或者对于犯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作为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社会学要比其他学科更具潜力。汪明亮博士的大作在这方面又为我国犯罪学基础理论研究开辟了一块新天地:用社会资本这个理论工具来研究我国的犯罪问题,这在我国是首创,实际是属于填补空白的工作,对我国犯罪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王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   将社会资本概念引入刑事政策理论,从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来考察犯罪的原因、探究控制犯罪对策、深刻反思现行刑事政策及相关社会政策,寻求解决犯罪问题的出路,大大拓展刑事政策研究的范围和理论路向,丰富和充实刑事政策研究的内容,是本书*大的亮点。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简介

  汪明亮,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在《中国法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转载。曾多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2006年、2008年分别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二等奖。个人专著有:《热点刑事案件理论解读:刑法规范之外的视角》、《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犯罪生成模式研究》、《“严打”的理性评价》、《审判中的智慧:多维视野中的定罪量刑问题》、《刑事政策研究新视角》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