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37207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6
- 出版时间:2011-10-01
- 条形码:9787563720798 ; 978-7-5637-2079-8
本书特色
刘学慧的这本《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打破了传统的文学研究常规,立足于跨文化视角,深入探讨了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系统地阐释了文学译介和借鉴是构成这种文学意识的核心及其对德国浪漫文学创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得出了启人深思的结论,即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文学译介和借鉴不仅为振兴和推动德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彰显出其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促进了欧洲范围内的文化对话。本论著以奥·威·施勒格尔和蒂克这两位迄今在我国鲜有介绍的德国早期浪漫派重要代表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文学翻译思考和实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且将他们对英国和西班牙文学的译介与早期浪漫派的文学主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详细地论证了其跨文化交流意识为德国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学的大门。
内容简介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时期的“世界文学”观注重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以及对德国中古传统文学的重新编译,使得当时的德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出现了一次空前的翻译高潮。早期浪漫主义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兼顾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及评述活动。特别是奥·威·施勒格尔、蒂克等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勤勉致力于对他国文学的译介活动,主张从多维度视角对他国文学或古德语文学进行学习与借鉴,包括跨语言、跨地域、跨时间的文学作品,他们都认为有值得学习与借鉴之处。这其中主要是对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等文学大家的著名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
目录
**节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
第二节 关于“世界文学”的概念
一、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世界文学运动”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文学”观
第三节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
第二章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节 浪漫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的延续和发展
第二节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文学市场与读书革命
二、市民阶层的崛起
三、文学翻译活动的繁荣发展
第三节 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世界文学观与诠释学
一、浪漫主义诠释学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见字如面
¥23.4¥49.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一个人生活
¥21.2¥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8.6¥32.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8.4¥68.0 -
到山中去
¥9.1¥30.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27.4¥49.8 -
西南联大古文课
¥25.9¥58.0 -
当你老了
¥16.3¥30.0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