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分
包邮论语现代版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753254716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07-01-01
- 条形码:9787532547166 ; 978-7-5325-4716-6
本书特色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虽然讲得过头了点,可是却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历史上,《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让我们明白了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全书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内容简介
《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论语(现代版/插图本)》在原先的基础上强调了体例上的统一.本书还体现《论语》原著风貌,作者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恶劣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
本书的*大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我们现在的阅读习惯进行了重新分类.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前言
古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虽然讲得过头了点,可是却也在极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历史上,《论语》对于稳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所起的巨大作用.然而,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剧变,封建制度的消亡,与之相应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也顿时便感"忽刺剌似大厦倾",尤其是"五四"以来"打倒孔家店"口号的提出,遂使我们这位在历史上有着极高地位的至圣文王,一夜之间便从天上掉落地下."屋漏偏遭连夜雨",更有甚者,"文革"期间"批林批孔",却又无辜牵连,再次把我们的这位孔老夫子,踩到脚底.历史的玩意真是有趣.先是孔子生前,风尘仆仆,周游列国,结果是到处碰壁,无所推销其政治主张、治国方略,遂被姑布子卿视为"惶惶如丧家之狗".继而是孔子死后,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顿时又把个孔老夫子从草莽之中抬上了至圣文王的辉煌宝座,再是红红火火、风风光光了千把年,直到近个把世纪,孔子又被觉醒了的人们从宝座上硬拉下来,跌落地上,并且还砸庙的砸庙,批判的批判.再继而则百废俱兴,重新评价,并以新加坡重视《论语》的教育作用为例,掀起了新时代"尊孔"的又一热潮,与之配合的是,各地多有重新恢复孔庙之举,对于《论语》的出版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如此这般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对于我们的这位孔老夫子,真可谓是备极哀荣的了.
孔子的哀荣,折射了社会上新旧思想交替、新旧道德冲撞的深刻内涵.
今番上海古籍出版社要出一套"现代版"丛书,其中有流沙河先生的《庄子现代版》,再有就是想让我来搞一本《论语现代版》.当然不是空穴来风,我因先前曾经搞过一本《东方圣经——新编白话论语》,所以便认为我是写"论语现代版"的*佳人选了.流沙河的《庄子现代版》以往曾经出版过,今番是换个出版社,内中当然也有小改动;我的《论语现代版》则不仅换书名,还要再加一道体例上的统一.不仅如此,为了在*大程度上让《论语现代版》体现《论语》原著风貌,我还在拆出原文过程中,重新把现代版的白话语录,进行了一次再三推敲的重新酌定.要命的是孔老夫子正人君子,万世师表,现代版的文字便理所当然也要与庄子的活泼逍遥,来个庄敬端正的大相反,这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否则孔子不孔,那罪名可大了.
这次现代版《论语》的*大特点,就是打破原书分类的条条框框,按照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重新分类.譬如原书《学而》、《为政》、《八佾》、《公冶长》等,一会儿以事理分类,一会儿又以人名领起,大体是当时编书之时,弟子们断续回忆,不成次序,编成之后,每篇截取**段**句的两个字,作为篇名.这样编成的结果,非但篇名杂乱,就是内容也往往《学而篇》中出现为政、道德、人伦的内容,《为政篇》又出现了学习、教育、文艺等条目,加之孔子与弟子,你一段,我一条,亦复参差不齐.观夫《汉书·艺文志》所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由于弟子们各有所记,编辑时又相与辑而论纂,人多手杂,则《论语》原本之纂辑无序,固有自矣.此番则除旧布新,重新归类,学习归学习,教育归教育,道德归道德,从政归从政;孔子语录归孔子语录,弟子语录归弟子语录,使人一编在手,条分缕析,大有面目一新的感觉.
杜甫诗说"小儿学问止《论语》",虽然《论语》在古代被视为是少儿读物,不过时代变易,观念渐改,因此为了便于今人理解,增加读趣,现代版每条白话语录后面,另附作者个人的发挥短文.短文或发挥,或引申,或抒发个人见解,或撷取他人成果,总之以有益于当今世道人心,有益于改革开放,有益于当代人的生活、社交为前提;除此之外,则非我心力所及,亦非此现代版的宗旨焉.
当此书成之际,我首先得感谢出版社的编辑,同时也得感谢莫欣同学在成书过程中代借资料,并且细看了初校样.至于书中可能存在的这样那样的不足,则又有待于广大读者的多多指正与厚爱了.
辛巳岁暮春
目录
孔子生平
上编 道德修养篇
1.谈礼
礼让是治国的根本
人不能不知礼
出仕在家到处都应该尽礼
德礼为本政刑为辅
孔子不想观看越礼的待祭
周朝礼仪丰美多彩
孔子不能容忍季氏违礼
孔子批评三家擅用《雍》歌
仁是礼乐的根本
追求礼乐的精神实质
礼不尚奢
随俗与不随俗
选用人才的一把标尺
不懂就问就是礼
孔子迂腐护旧礼
反对不义之战
中原有君形同虚设
古代天子居丧三年
2.说仁
......
节选
不要越位谋事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任职,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政事."《泰伯篇第八》做人要安于本分,不要越权干涉不属于你该管的事,否则容易引起麻烦.不妨心平气和、实事求实地问一句,该你管的事是否尽职尽心地管好了呢?每见有好多人,自己本分本职工作尚未干好,就东家长、西家短地管起别人的工作来,这种人实在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把岗位上的事做好子张请教政事,孔子说:"处在岗位上勤奋不倦,做事要忠于职守."《颜渊篇第十二》忠于职守,精勤不怠,要是每个人都把自己岗位上的事做得出类拔萃,让国家满意,让群众放心,这就是政事,天下**流的政事.
君臣父子都要做得像样齐景公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回答:"做国君的要像国君,做臣下的要像臣下,做爸爸的要像爸爸,做儿子的要像儿子."齐景公说:"好呀!要是果真国君不像国君,臣下不像臣下,爸爸不像爸爸,儿子不像儿子,即使粟米充足,我能吃得下吗?"《颜渊篇第十二》治国之道,要让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才能够使整个国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达到天下大治的目的.要让天下百姓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重要的还是从国君自身做起,从大臣自身做起,从做老子的自身做起,从做儿子的自身做起,讲求道德,践行人伦,让精神文明的灿烂之花开遍国中.否则经济上去了,吃穿不愁,可是道德沦丧,男盗女娼,上梁不正下梁歪,哪里还像个国家?齐景公是个奋发的明君,难怪他要发出感叹:要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粮食满仓,可我又如何咽得下去呢?果断、通达、多艺都可以从政季康子问:"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由果断,有何不可以从政?"又问:"端木赐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答:"端木赐通达,有何不可以从政?"又问:"冉求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答道:"冉求多艺,有何不可以从政?"《雍也篇第六》在孔子的眼里,仲由果断,端木赐通达,冉求多艺,无论果断、通达、多艺,只要他有才干,无不可以从政,在政治上施展一番抱负.孔子一生,风尘仆仆,周游列闻,游说诸侯,真想在政治上一展身手,可是当他来到陈国之际,自感年华老去,精力衰退,于是乎动起了回到家乡栽培后贤的念头.此刻,在答季康了子问中,孔子认为仲由、端木赐、冉求,都是做官的料,这一方面是基于对于各弟子的深刻了解,同时也是心灵深处,希望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弟子为官得以实施.
改革促使国家发展孔子说:"齐国一旦实行改革,就能够达到鲁国的文明;鲁国一旦实行改革,就能够抵达先王的大道了."《雍也篇第六》孔子在某些方面是保守派,在某些方面又是改革的先行者,从这段语录中,我们看到了孔子改革求强的思想闪光.不过,孔子这里所说改革,不是指经济上的,而是指政治上和教育上的.因为从当时经济实力看,齐围的综合国力要远远胜过鲁国.然而孔子认为,齐国虽强,可是实行霸道;鲁围虽弱,可是循守礼义.所以改革必须从政治和教育入手,要是齐国的政治和教育一旦实行改革,那就能够达到鲁国礼义之邦的精神文明水准.要是鲁国政治和教育一旦进行改革,那就更加可以进一步地抵达先王仁政,合于王道了.
为政者要带头端正自己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回答:"所谓政,就是正呀.要是你用正道带头去干,谁敢不正?"《颜渊篇第十二》同样一个问题,子贡问政、子张问政、齐景公问政、季康子问政,回答都不一样.就好比同样一个问仁,孔子对于颜渊所问,仲弓所问,以及司马牛所问等,答得都不一样,以见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的妙用.季康子是鲁国权臣,为富不仁,孔子对他很有看法.一次,季康子问孔子怎样治国为政?孔子就冲着他说:"治政首先要自身端正,假如你自己带头端正了,谁还敢不端正呢?"正是一语中的.所谓自身正,不令而行.季康子自身不正,窃国者侯,要让天下盗窃不行,这就难了.
君子之德如风季康子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要是杀戮无道的坏人,亲近有道的君子,怎么样?"孔子答道:"你治国为政,何必采用杀戮的手段?你想向善,自然百姓就会向善.君子的德性好比风,老百姓的德性如同草.草上的风,一定会把草吹得倒向一边."《彦渊篇第十二》季康子问政,孔子要他自身端正,以此作为天下人的榜样.现在,季康子再次问政,并提出杀掉坏人,亲近君子.孔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为政的好坏不在于杀戮,而在于自己洗心向善,以身作则,君子之德,风过草上,草必随风而倒,由何愁天下不治呢?"在位者要以身作则季康子担心盗贼,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假如你不贪财,即使悬赏百姓也没人会偷盗."《彦渊篇第十二》在位者要以身作则,身正则令行.季康子问政,孔子要让他先正自身,所谓政者正也.此番季康子又请教孔子怎样对付鲁国多盗窃.孔子直接揭出季康子的短处道:"要是你自己不贪心,即使悬赏让老百姓去偷去盗,老百姓也不会去干."不留情面,善于斗争,在温良恭俭让之外,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刑天舞干戚"式的孔子.一言兴邦和一言丧邦鲁定公问:"一句话就可以振兴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一句话不可期望它有这么大的能量呀!人们说:‘做国君难,做臣子不容易.’假如知道做国君的困难,不就近似于一句话就可以振兴国家了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断送国家,有这事吗?"孔子回答:"一句话不可期望它有这么大的效力呀!人们说道:‘我做国君没什么快乐,只是我讲话没人敢违背我呀!’假如国君的话讲得对而没有人敢违背,不也很好吗?要是国君的话讲得不对而没有人敢于违背,不就近似于一句话就断送国家了吗?"《子路篇第十三》鲁定公问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认为,不可以把一句话的期待值看得太高,关键还在于国君治国,采取什么态度.比如做国君难,做臣子也不容易.要是做国君的果真知道做国君的困难,那他在治理国家上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宵衣旰食,如果这样下去,国家不就可以振兴了吗?反之,要是做国君的滥用自己的权威,即使讲了错话也没人敢出来纠正,这样弄到后来,很可能就有亡国的危险.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一言丧邦.
……
-
东京梦华录
¥22.1¥46.0 -
彩色图解山海经
¥15.9¥55.0 -
元曲三百首注评
¥12.6¥32.0 -
人间词话—中华经典藏书
¥13.9¥38.0 -
新书--名家精注精评本:柳永集
¥11.3¥38.0 -
反经
¥16.4¥48.0 -
素书
¥7.5¥39.8 -
陆游诗词选译
¥8.2¥24.0 -
山海经
¥19.4¥68.0 -
二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本
¥12.9¥39.8 -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陶渊明集全译
¥16.6¥52.0 -
了凡四训-中华经典藏书
¥9.7¥15.0 -
清代文言小说选译
¥9.2¥23.0 -
《子不语》(插图版)
¥23.1¥39.8 -
初刻拍案惊奇:精装典藏本
¥12.9¥39.8 -
陶渊明诗文选译
¥7.2¥16.0 -
世说新语
¥13.0¥46.0 -
杜甫集-名家精注精评本
¥12.3¥29.8 -
孙子兵法
¥18.3¥39.8 -
道德经
¥18.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