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
读者评分
5分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

1星价 ¥16.0 (5.5折)
2星价¥16.0 定价¥29.0
商品评论(5条)
ztw***(二星用户)

塑封,大32开

2024-02-08 09:22:35
0 0
***(二星用户)

很有趣,自述是以新闻视角和手法写辛亥革命,相对来说读起来比较轻松有趣,按不同人物写了故事背景,提供了一些新的角度,新闻写法也让人感觉刚才发生,有沉浸感。最后的部分列了书单,作为入门读物很合适

2023-05-17 10:17:3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8040008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12-06-01
  • 条形码:9787108040008 ; 978-7-108-04000-8

内容简介

《国家的中国开始:一场革命》讲述了清末民初中国政治发生的剧烈变化。作为记者,作者以新闻方法写史,记录这场冲突中的人与事;以新闻的方法论观察这场革命。三种不同方向选择的政治集团以及他们构成的历史动力,在求解民族矛盾与进入现代国家的挑战两重结构关系的晚清舞台上,以罕有的合力共同导演出倾覆清廷之剧,同时开始了对未来国家*高权力的争夺。辛亥之后,如何以及以何种方式建立一个统一而独立的中国,成为现代国家进程里的核心议题。

目录

绪论:与历史和解
慈禧 爱新觉罗家族的国家危机
康有为 王朝权力的结构崩裂
戊戌变法与晚清政治生态
孙中山 现代中国的革命路径
袁世凯 辛亥年间的中国政治格局
宋教仁 民主政治的开始与失败
辛亥十年后 革命的民国逻辑
那些人,这些书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历史的意外,往往超过想象。在戊戌政变发生的前一天,即八月初五中午,光绪皇帝在西苑勤政殿接见了伊藤博文。伊藤访华,尤其是这次接见,在当时清廷的“政治生活”里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只是未料,两天之间,清朝政局反转倾覆。前一天还“亲切”接见外宾的光绪,此刻已失权柄。
为什么伊藤博文会恰逢其时在这个历史现场?按日本历史学家升味准之辅在其《日本政治史》里的解释:伊藤博文组阁由于权力分配无法平衡,政争不断,难以调停,于是组建新党,仍是失败,*后决定辞职。1898年6月30日,大隈内阁成立。伊藤下野。不再当国的伊藤决定到朝鲜与中国游历,这一决定于伊藤而言,并无特别深意,当时驻日的清朝公使裕庚电报总理衙门称:“此次系无聊,回同退者来家扰,藉少避。又查看中华情形,有无机括可乘,是其故技,非大举动。”而伊藤派人向中国公使说明他只是“自行游历”,只想与“王爷”“中堂(大学士)”进行非官方性质谈话,惟一的要求,“来京时求派员到车栈照料为叩”。
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的马关谈判,伊藤强硬地宣称:“赔款让地,犹债也;债还清,两国自然和好”,“只有允与不允两句话而已”——相信让清廷无数官员记忆深刻.而那份《马关条约》亦引发了国内广泛抗议,其中传播*广的是“公车上书”。只是,战争过后四年,当年仇日情绪消退,尤其是高级别政治人物之间,亲日一派势力渐起并且足够壮大。这是个重要且复杂的背景。伊藤博文来访,对当年“公车上书”的主导者康有为,尤其是一个重大机会,似乎一切也尽在掌握之中。在康有为等的鼓动下,光绪不仅同意接见伊藤,并将觐见地点定为西苑勤政殿。在清朝历史上,勤政殿的大门,这是第二次为外国人开放;上次则是接见德国亨利亲王。这是清一朝规格*高的接待。
这个机会,看上去将会很精彩。
伊藤博文将来中国访问的消息传来,颇为激荡中国官员的想象力:可否将他留下作为客卿?主持清朝改革——*早提出此议的是郑孝胥,在他的日记里记录说:“南皮(张之洞)邀入谈,在抱冰堂……又劝俟伊藤博文来华,可荐为客卿。南皮震其论而不能用也。”之后,刑部主事洪汝冲、前军机章京松江知府濮子潼、工部郎中福润等不少官员上奏,明确主张留用伊藤博文。当时已失权职的李鸿章在给儿子的信中也称:“内意竟欲留伊藤为参政。”由此可见,用伊藤博文作为顾问来主持清朝变法,是一时之论。
……

作者简介

李鸿谷,现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五年。2000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后,一直在探索并尝试建立中国的新闻方法论,寻找这一行业的生存根基。其作品由社会报道开始,逐渐进入其他领域,尤在历史与政治领域着力*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