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

包邮文化的传承与担当-重建社会理性与价值

1星价 ¥39.0 (5.7折)
2星价¥39.0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351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40开
  • 页数:350
  • 出版时间:2012-07-01
  • 条形码:9787509735183 ; 978-7-5097-3518-3

本书特色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论坛的前身,是2003年10月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校教务处、图书馆创办的人文学术论坛。论坛每年邀请15~20位海内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进行演讲,迄今已有近两百位学者莅临论坛。每次演讲均有录音、录像资料留存,演讲稿每年结集出版。力图为促进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活跃学术氛围搭建一个有益的平台。

内容简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于“又好又快”的“好”的理解主要集中在环保、低耗、节能等方面,是环境、能源等物质方面的指标。这些当然都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因为这些指标基本上还是着眼于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好”背后还有一个更加根本性的标准,这就是“好生活”。“好生活”的“好”是一个综合的评价指标,它还应该包括:好(合理)的政治体制、好(优良)的道德环境、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好社会)、好(愉快)的心情,等等。   由于经济理性属于工具理性,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效益问题,因此它无法从根本上回答锕为“好生活”的问题。或者说,它对“好生活”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物质计量、工具理性、绩效考核的层次,无法进入实质理性、价值理性的层次。“好生活”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文化问题,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目录

“国学”之由来及其当下之文化担当
鲁迅的思维特征
事实与价值
文艺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概念空间和语义地图:语言变异和演变的限制和路径
《梁祝》故事之发展及其昆剧之示范
重建我们的“好生活”理念
西班牙语文学翻译与中西文学交流
expanding soft pow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achievements and weaknesses of china's approach for 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重读《伤逝》:从反讽的角度看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忧郁问题
汉语方言的演变整阶与内外层次
俗文学中的影子人物
《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作品的介绍及其影响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