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能赢-中国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能赢-中国制度模式何以优于西方

¥13.5 (3.8折) ?
1星价 ¥13.5
2星价¥13.5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fcy***(三星用户)

我写的书评

刚看了一部分,比如中国和印度比较,我感到很真实,便于了解全世界。

2018-12-04 13:20:08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12341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2-10-01
  • 条形码:9787505123410 ; 978-7-5051-2341-0

本书特色

推荐购买《美国能向中国学什么》    中国崛起的原因,归功于对内市场导向的改革和对外全面开放,同时抓住全球产业大转移和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体制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不断演变和调整,在权力传接、监督和制约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制度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性实用主义的再现。这是中国模式的核心要素。    这种特色,与深陷经济危机的西方和激发革命动荡的阿拉伯世界对比一目了然:    西方是定期换人换党,中国是定期的换人但不换党,阿拉伯社会既不换人也不换党。从目前看,中国的模式表现*佳。    原因在于,一个制度要想良好运转,不仅要做到灵活性,还要做到延续性。西方的制度模式有灵活性,但缺乏延续性,往往随着新政府建立而出现大幅度的改变。而阿拉伯世界有连续性,但缺乏灵活性,*后制度走向僵化。

内容简介

   中国崛起被视为当代*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这不仅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东西方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冷战、希望中国按照西方模式演变,西方采取一边倒积极支持立场。冷战结束,中国并没有像俄罗斯一样从西方进行制度移植,而是走向制度创新。   为此整个20世纪90年代西方对中国遏制之声不绝于耳,并百般阻挠。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加入世贸,同时抓住西方反恐机遇,加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也成为世界显学。   中国崛起,归功于对内市场导向的改革和对外的全面开放,同时抓住全球产业大转移和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政治体制在符合国情基础之上进行的不断演变和调整,在权力传接、监督和制约方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制度模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理性实用主义的再现。这应该是中国模式的核心要素。

目录

**篇 中国为什么能赢
制度成功创造中国奇迹
全球坐标下的中国发展之路
中国模式终结西方民主一元化时代
民主困境与中国模式开创第三条道路
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一枝独秀
中国何以不会发生美国式金融危机
转型期中国为什么能保持稳定
大历史:中国崛起何以如此不同凡响
中国经济奇迹的根源是“低人权成本”吗
印度凭什么赶上中国

第二篇 西方民主的真相
中国为什么要怀疑西方的普世价值
中国为什么要反对西方的新闻自由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宋鲁郑,祖籍山东,1969年生于河南。1993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曾在山东滨州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作。2000年赴法国留学,获里尔高商硕士学历。现任旅法山东同乡会副会长、巴黎文化沙龙秘书长、旅法中国同学会副会长、山东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法《欧洲时报》时事撰稿人。国际政治与两岸关系是其主要方向。四次应邀访问台湾,并参加2008大选观察团。    在西方国家此起彼伏地抨击中国的喧嚣声中,这位旅居法国、不拿国家俸禄的中国知识分子,凭着对中国天然的热爱和对中国未来的信心,发表时事评论,纠正对中国的偏见,回击对中国的指责,介绍中国的发展进步。    宋鲁郑捍卫中国利益的鲜明立场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法国《欧洲时报》、美《侨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海外媒体,国内《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网》、《求是》杂志社旗下的《红旗文稿》新华社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参考消息》及《北京日报》《广州日报》等,经常就国际政治中的热点问题向其约稿或转载文章。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