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舰艇:海中雄狮

包邮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舰艇:海中雄狮

¥11.3 (4.4折) ?
1星价 ¥11.3
2星价¥11.3 定价¥25.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75767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12-09-20
  • 条形码:9787533757670 ; 978-7-5337-5767-0

本书特色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 《舰艇(海中雄狮)》一书教你用专业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关于军用舰船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潜艇等。本书由李楠编著。

内容简介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舰艇:海中雄狮》一书教你用专业的眼光看兵器,是一部关于军用舰船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美国、日本、意大利、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的战列舰、航空母舰、驱逐舰、护卫舰、两栖舰、潜艇等。全书语言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故事性强。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舰艇:海中雄狮》综合了当今*新科技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可读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良好科普读物。

目录

**章 航空母舰
海洋“巨无霸”——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横空出世
二战中的航空母舰
冰制航空母舰
英国“暴怒”号航空母舰
英国“英仙座”号航空母舰
日本“信浓”号航空母舰
日本“凤翔”号航空母舰
英国“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
美国“中途岛”号航空母舰
美国“福莱斯特”级航空母舰
美国“小鹰”级航空母舰
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第二章 战列舰
海上堡垒——战列舰
战列舰的诞生
日本“大和”和“武藏”号战列舰
美国“衣阿华”级战列舰
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
德国“德意志”级战列舰
英国“无畏”号战列舰
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
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第三章 巡洋舰
海上霹雳——巡洋舰
巡洋舰的诞生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意大利“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巡洋舰
美国“莱希”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贝尔纳普”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长滩”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基洛夫”级导弹巡洋舰
美国“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彼得大帝”号导弹巡洋舰
英国“狮”号战列巡洋舰
德国“欧根亲王”号巡洋舰
美国“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

第四章 潜艇
第五章 驱逐舰
第六章 护卫舰
第七章 其他舰艇
展开全部

节选

其实,在克莱门特·艾德尔的《军事飞行》发表前的1908年,美国海军中已有一些标新立异的人提出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的设想。但这些人仅仅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准备尝试,倒是之后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促使美国人加快了飞机参与海战的试验。  这篇报道说的是这样一件事:德国人正研究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航行在汉堡一美国航线上的一艘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此消息一在报纸上刊出,美国人当即敏感地猜想:德国当局是不是以邮政作掩护,正在试验一项攻击美国的新技术?美国当局当即任命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为组织飞机在军舰上起降试验的总负责人。  尽管钱伯斯被任命为试验的总负责人,但美国海军部却没有资金资助钱伯斯进行试验。面对困难,钱伯斯没有灰心,他设法动员了对航空事业颇有兴趣的政治活动家、出版商约翰·巴里·瑞安投资。之后,钱伯斯又去说服了飞行设计师格伦·H.柯蒂斯和他雇用的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得到了他们的帮助。  1910年1月9日,起飞试验小组在美新型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其他工作也准备就绪,并决定于11月14日在汉普顿锚地试飞。这一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发表了一则令人惊奇的消息。原来,为了敲打美国海军,加快舰载飞机试验的进展,《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麦克迪的飞行员于11月12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做起飞试验。非常遗憾的是,麦克迪在起动飞机引擎时,不慎打坏了螺旋桨的桨叶,从而使试验流产了。  尽管《世界报》所组织的试验未能获得成功,但它却刺激起尤金·伊利的好胜心。1910年11月14日,“伯明翰”号按规定停泊在汉普顿锚地,远远看去,舰前甲板上方的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飞行跑道惹人注目。一架待飞的单人双翼飞机正迎风而立。  飞机顺利地发动了,随着螺旋桨的越转越快,机身迅速地向前滑去。由于舰上可供飞机滑跑的距离实在太短,使得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仍未达到起飞速度,速度不够,机翼带来的升力自然不足。只见飞机在滑完近26米的跑道后,机头直往海面扎去,而且驾驶员同指挥台的通信联系也不知因何中断了。人们惊呆了,以为一场惨剧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眼看就要机毁人亡的时候,沉着的伊利巧妙地操纵起飞机的尾水平舵,终于使飞机在即将闯入海面触水而机毁人亡的瞬间昂起了机头,紧贴着水面蹒跚地飞行了几千米,并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安全着陆。  这次试飞成功,引起美国海军部的高度重视。虽然当时有不少舰队指挥官仍然强烈反对继续进行这种试验,他们认为在大型军舰上安装飞行甲板会妨碍各种舰炮威力的发挥。但是,美国海军部却坚持拨出专款做进一步的试验。钱伯斯甚至提出,所有的巡洋舰都应装上这种平台;还有人提出把起飞平台装在战列舰炮塔上面的设想。在这股热情的推动下,钱伯斯获准让尤金·伊利驾驶飞机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飞行时间定于1911年1月18日,飞行地点在旧金山海湾。这次飞行是从海岸上起飞,在“宾夕法尼亚”号上降落,其飞行难度更大,危险性也更大。同时,对军舰本身也相当危险。“宾夕法尼亚”号后主甲板上方安置了一块长约36米、宽约9.6米的木制飞行跑道,跑道从巡洋舰的主桅杆下面一直伸到艇体之外。为了使飞机降落滑行时不至于冲出跑道而掉入水中,故让试验在军舰航行时进行,以使飞机降落于舰体之上时能利用逆风的风速控制飞机。同时,跑道上还每隔1米横向配置了22道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当飞机从海岸起飞降落在舰船之后,这种古老的方法迫使降落的飞机在其向前滑行的同时降低速度。  1911年1月18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的飞行试验终于开始了。这一天天气很坏,由于风力大,“宾夕法尼亚”号的舰长认为该舰所处水域太小,故临时决定抛锚,让舰尾迎风。可以这样说,该舰长的这一决定是非常错误的,他给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危险。好在伊利当时对这一危险的认识程度不足,他仍像平安无事一样,驾机向“宾夕法尼亚”号开去,并在着舰前迅速降低高度冲向舰尾。在贴近跑道的倾斜尾板时,他拉起机头,迅速关闭引擎。由于飞机着舰时的速度过快,飞机轮子旁专门制作的铁挂钩只挂住了后面的11根钩索。飞机在距跑道前端仅9米的地方停下来。一个小时之后,伊利又驾驶飞机从这艘巡洋舰上起飞,安全降落在海岸上。  这次试验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各海军大国纷纷开始了类似的试验。可以这样说,这次试验与首次试验一起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舰种的基础。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