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语通译-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青少年版

论语通译-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博览-青少年版

1星价 ¥6.9 (4.3折)
2星价¥6.7 定价¥1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2775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7
  • 出版时间:2012-05-01
  • 条形码:9787532277575 ; 978-7-5322-7757-5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犹如一座巨大的艺术殿堂,陈列着不胜枚举的奇珍瑰宝。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会不去亲近《水浒传》和《红楼梦》,更不会找出一个中国人,说他从未听说过诸葛亮或孙悟空。当然远远不止这些,从谈狐说鬼的《聊斋志异》,到为人立传的不朽《史记》,从《隋唐英雄传》到《封神演义》,这些作品曾带给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阅读的快感和精神的享受。本馆精心选取的作品,或以艺术性思想性为特长,或以故事性趣味性为专擅,或二者兼备,可让青少年朋友在阅读的愉悦中,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内容简介


  《论语》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仁学、“礼”“德”治国的儒家思想、中庸、“学而知之”的认识论。孔子创立了我国历史上**个完整的伦理学体系。他把人与社会、国家、宗族等关系,归结为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乡党等等,提出一系列道德规范,作为处理相应伦常关系的道德准则,同时也作为提高个人道德品质、道德风尚的准绳和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孔子伦理学说中起统帅作用的规范是“仁”,“仁”的伦理学意义是“爱人”。“爱人”是爱一切,“爱人”的道德意识着眼于人的共性,而不是个别等级的人。孔子“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孔

目录

学而篇**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殷王室的后裔。孔子出生后不久,家道开始衰落。因此,他也曾做过专门为贵族人家主持婚丧祭祀等活动的“儒”(这是从古代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一种职业),还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管理放牧)之类的小吏。故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卑事。”虽然出身微贱,孔子却有极为远大的政治抱负。孔子的出生地鲁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誉,这对孔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闻名遐迩。但在当时的宗法制社会里,受出身的局限,孔子想从政是困难的,他必须说服统治者接受他的政治主张,才可能参与到国家政治中去。而当时的鲁国,政治大权旁落在以季氏为首的卿大夫手里,他们当然不会接受孔子那种强调君君臣臣、尊卑有序的政治主张。  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也没有得到重用,不得已只好又回到鲁国,“退而修诗书礼乐”,进行文化整理与传播活动。孔子自三十岁时就开始授徒讲学,颜回、子贡、子路等就是他的早期弟子。由齐归鲁后,从远方上门求学者益众,孔子弟子几乎遍及各个诸侯国。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首的、有明确政治主张的、人数众多的学派——儒家学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