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中国行政审判的历史解读

- ISBN:97875660021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5
- 出版时间:2012-08-01
- 条形码:9787566002150 ; 978-7-5660-0215-0
本书特色
《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中国行政审判的历史解读》编著者刘志峰。 我国的行政审判始于晚清政治改革,看似巧合,其实并非偶然。行政审判是西方“权力分立与制约”的产物。分权在于防止专制和独裁,因为,“行政、立法、司法权力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数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所以,权力必须分立。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权力必须制约。行政审判正是基于制约权力的历史使命而被人类创造,而不似民法、刑法等是由人类自发的习惯而产生的。《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中国行政审判的历史解读》的目标是通过提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以期能勾画出麦金太尔所言的理论地图,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内容简介
我国的行政审判始于晚清政治改革,看似巧合,其实并非偶然。行政审判是西方“权力分立与制约”的产物。分权在于防止专制和独裁,因为,“行政、立法、司法权力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数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所以,权力必须分立。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因此,权力必须制约。行政审判正是基于制约权力的历史使命而被人类创造,而不似民法、刑法等是由人类自发的习惯而产生的。《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中国行政审判的历史解读》的目标是通过提出的一些基础性问题,以期能勾画出麦金太尔所言的理论地图,从而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目录
一、选题
(一)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行政法
(二)行政审判
二、方法论的补充
(一)历史研究方法
(二)解释学与政治学
**章 国家、公民与行政审判
一、行政审判产生的政治前提:主体的分化
二、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理论演变
(一)个人主义理论
(二)国家主义理论
(三)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理论的融合
三、国家理论对行政审判的影响
作者简介
刘志峰,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平装)二战战史
¥14.9¥45.0 -
民众政府
¥10.8¥25.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3¥28.0 -
走向海洋
¥20.3¥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21.5¥5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6.6¥19.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3.3¥35.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24.5¥48.0 -
走向海洋(八品)
¥20.3¥59.8 -
共产党宣言
¥8.9¥1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国共两党关系概论
¥5.5¥13.0 -
冲动的美国
¥27.2¥69.0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8.9¥51.0 -
毛泽东自述(增订本)
¥41.6¥58.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18.0¥53.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普及本
¥72.9¥81.0 -
新政治科学
¥11.7¥26.0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7.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