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第4册-随书附赠地图册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历代战争史-三国-第4册-随书附赠地图册

1星价 ¥32.4 (6.5折)
2星价¥32.4 定价¥49.8
商品评论(1条)
798***(二星用户)

印刷装帧精良,地图册清晰。

2019-10-26 20:32:45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86366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9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08636641 ; 978-7-5086-3664-1

本书特色

《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一流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主要人物的影响等。然后,对每一朝代的重要战役或会战,各以专章论述。先论述战役或会战前的一般形式,战争起因、战场地理形势等,然后详述双方战略指导、作战经过、战略与战术的运用、战后情况等,*后是综合评论。 本书叙述史实与战事评说相结合,态度严谨,文字典雅,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代战争史的总结之作、一部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至今在汉语文化圈中,还没有出现能出其右的战史著作。 自本书问世以来,海内外评议纷然,大陆军方得悉后,即令军事译文出版社翻印成书,即大陆1983年版。印成后,只分发军中师级以上将领及军方研究机构。学人偶有得之,或传观,或口述,一时风糜。军事译文翻印之时,将前后附文及蒋介石题签,尽数去除,大陆读者至今未知此书前缘今世。本次引进出版,除将黎明版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外,其余尽复旧观,读者将无复疑惑。 本书为第4册,内容涵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九十年间的主要战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蜀吴猇亭之战(亦称夷陵之战)等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尽在其中。  

内容简介

◎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军中将校担任撰稿,史家负责指导审校,历21年而成的一部战争史巨作。 ◎军方专家,俱久历战火、将校之选,史家当中,钱穆、王云五、姚从吾、黎东方、陶希圣、蒋复璁、陈致平等名家悉数效力。囊括全台湾史家、军事一流专家。阵容之强,盛况空前。 ◎18巨册,500万言,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 ◎历经4个版本,见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 ◎一部以战争为中心的中国通史,一次对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盛大回眸与全面检讨。 ◎一部沟通历代典籍、前所未有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 ◎一部中国两岸军方都大量分发军中将校、用以提高官兵军事素养的恢宏之作。 ◎一部继承中国战略思想,可用以指导军界、政界、商界精英的奇书。 ◎一部抹平普通读者、各界精英阅读习惯差异的作品。 ◎一部每一页都是中国前人智慧总结的书。 ◎台湾陆军上将蒋纬国,三军大学校长、陆军上将徐培根,亲笔作序。 ◎中信出版社2013年重磅巨作。 ◎将星荟萃,史家云集,强大的作者阵容: 编纂委员会: 编委会主任委员:徐培根 (陆军上将)  皮宗敢 (陆军中将)  罗列 (陆军上将)  刘安祺 (陆军上将)  余伯泉 (陆军上将) 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将纬国 (陆军上将) 编委会委员:许朗轩 (陆军中将)  朱嘉宾 (陆军中将) 总编纂:李震 (陆军上校) 审校委员:姚从吾 (历史教授)  蒋复璁 (历史教授)  徐道邻 (历史教授)  宋晞 (历史教授) 陈致平 (历史教授)  夏德仪 (历史教授) 刘光 (陆军中将)  张傧生 (历史教授) 方豪 (历史教授)  黄大受 (历史教授)  许朗轩 (陆军中将)  杨家骆 (历史教授) 李方晨 (历史教授)  赵铁寒 (历史教授)  黎东方 (历史教授)  萧一山 (历史教授) 修订委员会: 主任委员:蒋纬国(陆军上将) 指导委员:钱穆(历史教授)  王云五(历史教授)  陶希圣(历史教授)  蒋复璁(历史教授) 黄季陆(历史教授)  方豪(历史教授)  屈万里(历史教授)  

目录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4册)目录:

第八卷 三国时代
**章 三国时代全般形势 3
**节 三国时代之成因 3
第二节 三国全时代之概貌 3
第三节 三国时代之兵制与战争形态 8
第四节 四邻各民族之概况 13
第二章 群雄讨董卓之战 16
**节 战前一般形势——桓灵二帝以来之政治概况 16
第二节 群雄并起之诸重要人物 21
第三节 群雄并起之导因 23
第四节 战场地理形势 24
第五节 作战方略 25
第六节 作战经过 26
第七节 战后州郡割据之局势 32
第八节 申 论 36
第三章 曹魏开国之战一——破吕布与定都许昌之战 38
**节 战前一般形势 38
第二节 辅佐曹操开国诸人物 41
第三节 战场地理形势 43
第四节 作战方略 44
第五节 作战导因 44
第六节 作战经过 45
第七节 迁献帝都许挟天子以令天下 48
第八节 申 论 52
第四章 曹魏开国之战二——官渡之战 54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54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55
第三节 作战之筹谋决策与准备 57
第四节 战略部署及行动 62
第五节 作战经过 67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81
第七节 申 论 85
第五章 东吴开国之战——孙策开拓江东豫章 96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孙策开拓江东之导因 96
第二节 开拓江东之人物 98
第三节 江西江东地理形势 98
第四节 开国方略 100
第五节 孙策平定江东作战经过 101
第六节 袭刘勋击黄祖兼并豫章之战 105
第七节 战后之政局 108
第八节 申 论 109
第六章 曹魏开国之战三——赤壁之战 111
**节 战前一般形势与作战导因 111
第二节 作战谋划与准备 115
第三节 战场地理形势 118
第四节 作战准备及战略部署 122
第五节 作战经过 127
第六节 战后之政局 130
第七节 申 论 133
第七章 刘备开国之战——袭取蜀汉之战 135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袭蜀导因 135
第二节 刘备开国诸人物 141
第三节 益州地理形势 144
第四节 刘备开国方略 146
第五节 袭蜀作战经过 147
第六节 北取汉中作战经过 153
第七节 申 论 164
第八章 吴蜀争夺荆州之战——荆州及猇亭之战 165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165
第二节 荆州地理形势 166
第三节 吴谋袭荆州方略 167
第四节 吕蒙袭荆州作战经过 168
第五节 吴蜀争夺荆州——猇亭之战 176
第六节 申 论 187
第九章 诸葛亮伐魏之战 190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191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194
第三节 作战准备及双方作战方略 203
第四节 作战经过 207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228
第六节 申 论 230
第十章 魏灭蜀之战 234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作战导因 234
第二节 战场地理形势 256
第三节 魏作战计划与准备 261
第四节 作战经过 265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272
第六节 申 论 275


《中国历代战争史》总目录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2册):春秋(下)~秦代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3册):楚汉战争~东汉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4册):三国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5册):两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6册):南北朝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7册):隋代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8册):唐代(上)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9册):唐代(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0册):五代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1册):宋辽金夏(上)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2册):宋辽金夏(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3册):元代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4册):明代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5册):清代(上)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6册):清代(中)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7册):清代(下)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8册):太平天国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研究中国全部历史,若只求其兴衰之道,则不免偏于政治与军事之细节,而忽略其政治思想之弘大;若只求其文化之弘大,则不免驰骛哲理,形成高远之政论,二者皆未能阐明民族精神之所在。……战争本为当时政治之一部份,因之从事于各代政治作深一层之研究。历时数载,涉览载籍至数百十种,浸润既久,逐渐发见中华民族所以历久永存之理。深信此理不仅为中国历史之宝典,抑且可为世界人类和平永处之药石。
——《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军二级上将  徐培根

本书系综合记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存发展之战争史,为“三军大学”奉蒋公手令所编纂。……以阐扬中华民族坚强之奋斗潜力与立国精神,并融汇与启发中国之战争思想及战争艺术,用意至为深远。
——《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主任委员  陆军二级上将  蒋纬国

18卷本《中国历代战争史》有许多后出著述不及的长处,其作者军事素养深厚,有的还颇富指挥战争的实践经验。他们在认真分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战前战略态势,双方兵力部署和武器装备战法,战争进程及成败原因的分析较全面,认识较深刻,颇能“言人所不言”。
该书战略分析层次清晰,注重创新性。战略分析通常可以分成对国家战略、军事战略和具体战争计划与实施方案等不同层次,上一层战略制约着下一层战略。本着这一认识,《中国历代战争史》对每一历史时代都有高屋建瓴式的总体叙述,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当时的战略格局、参战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再对参战各方战略加以分析,就如同层层剥笋,有很强的说服力。
该书能在大陆地区正式出版,并以横排方式适应大陆读者的阅读习惯,相信将会对大陆读者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近代战争史,促进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颇有助益。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  刘庆

专业军事人员与权威历史学家的联手,是本书质量的*大保障。前者保障了“战争”研究的专业性,后者保障了“史”的底蕴。
——知名历史学者、《布局天下》作者  饶胜文

 

作者简介

台湾三军大学 台湾三军大学前身为广东黄埔军校,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迁往南京市黄埔路北端为陆军军官学校。1949年后迁往台湾,1952年改名“国防大学”,1959年改名“三军联合参谋大学”,1969年合并台湾各军种的“指挥参谋大学”改名“三军大学”。2000年再次改名“国防大学”。 1955年10月1日,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以“机密甲字第八十三号”手令,指示三军大学编纂中国历代战争史。1956年1月,台湾三军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撰委员会”并开始工作,1972年5月全书编印完毕,历时16年。更于1975年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修订委员会”,历时5年修订,力求内容臻于严谨周密。 钱穆(1895-1990),号宾四,江苏无锡人,知名史学大家、国学大师。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新亚书院。1966年移居台北,*高票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蒋介石特赠“素书楼”用以读书著作。所著归于《钱宾四先生全集》,全54册,1700万言。 王云五(1888-1979),字日祥,名鸿桢,亦称岫庐,广东中山人。国学大师、出版界巨擘。23岁出任孙中山大总统府秘书,因上书教育总长蔡元培建议教育革新,深得蔡元培激赏。次年去职后,胡适介绍任商务编译所所长,因与商务结下不解之缘,其后除一度从政外,先后主持商务凡40年。去台后,出任故宫中山博物馆联合理事会理事长、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考试院副院长、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主持“总统府”临时行政改革委员会。所著百余种,有“博士之父”之称。 陶希圣(1899-1988),名彙曾,湖北黄冈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大讨论”中主将,知名政论家,两岸公认的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权威。1927年参预北伐工作,从此以字“希圣”行世。1939年任职汪伪政府宣传部长,次年揭露汪日密约后,脱离汪伪政府,任蒋介石侍从秘书,为蒋起草《中国之命运》,成为国民党权威理论家。去台后,屡任国民党内和政府中要职。一生色彩斑斓,与各派政治力量结缘,但学术造诣甚深,著作甚丰,所著《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学养深厚,是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权威之作。 蒋复璁(1898-1992),字美如,号慰堂,浙江海宁人。知名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博物馆学权威。北京大学哲学系、德国柏林大学图书馆学院毕业,韩国城均馆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圣若望大学荣誉人文学博士。历任清华大学讲师、北京大学讲师、北平图书馆编纂、国立编译馆编审、普鲁士邦立图书馆客座馆员。去台后,任中央大学、台湾大学、师范大学教授,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行政院顾问”,及“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图书馆馆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主持影印出版《四库全书》。著有《图书与图书馆》、《中国图书分类论》、《图书馆管理法》、《论语集目》、《孟子集目》、《四书集目》、《易经集目》等,编著《珍帚斋文集》130余万字,主编有《徐志摩全集》《蒋百里先生全集》。 陈致平(1908-2002),湖南衡阳人,琼瑶之父,著名史家。早年任中学教师,后任教于成都光华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同济大学。1949年赴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一度赴新加坡,任教于南洋大学。著有《秦汉史话》《三国史话》《中华通史》。以《中华通史》一书*为知名,曾荣获1981年台湾图书著作*高奖金鼎奖。 方豪(1910-1980),字杰人,浙江杭县人,知名史家、神学家、中西文化交流史权威。历任浙江、复旦、辅仁、津沽等大学教授,并任系主任、院长等职。去台后,任台大教授、政治大学文理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士。著有《中西交通史》《宋史》《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李之藻研究》《方豪文录》《方豪六十自定稿》。 宋晞(1920-2007),字旭轩,浙江丽水人,当代著名史家,研究宋代史之著名学者。毕业于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及史地研究所,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文学硕士,国防研究院四期毕业,韩国建国大学校名誉文学博士。历任海疆学校、台湾省立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东海大学、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国防研究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兼文化组首席讲座,中国文化学院副院长、院长。美国圣若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珠海书院讲座教授。著有《宋史研究论丛》《旅美论丛》《中国史学论集》《华学研究论集》《中国文化与世界》《清末华工对南非屈兰斯瓦尔金矿开采的贡献》等书。编有《正史论赞》《司马光史论》《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等书。 屈万里(1907-1979),字翼鹏,山东鱼台人,史学家、《诗经》《尚书》和古文字领域著名学者。幼考生员,肆业北平私立郁文学院国文系,“九一八”而辍学。任职山东省立图书馆。1940年转任职中央图书馆。旋“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任助理员,十余年间,穷治文史。在台湾时期,历任台湾大学副教授、教授,“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及院士兼所长等职。1965年后,连续任美国普林斯顿高深研究所研究员及客座教授,及新加坡南洋大学客座教授,并在台湾各大学教授等职。为《诗经》《尚书》和古文字领域著名学者。1979年病逝。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