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80758679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3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807586791 ; 978-7-80758-679-1
本书特色
清初杭州的闺秀诗社“蕉园诗社”是清代及古代史上**个真正意义的女性诗社,具有超出地域和时代的影响。但以往对它的记载多较简略琐碎,且多错讹、自相矛盾,影响了对其真切面貌及确切地位的认识。吴晶所著的《西溪与蕉园诗社》结合诗社社员的生平、作品,就诗社的成立和存续时间,成员人数和核心成员组成,蕉园七子、五子和诗社前后两期关系等方面,勾勒出清晰准确的诗社面貌和成员面目,并由此确定诗社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其中,如诗社的“蕉园之订”发生在什么时候 ““何处蕉园余旧址”的“蕉园”到底在杭州、在西溪湿地的哪里 诗社成员们的春秋雅集“结社湖上园”“六桥舫集”是怎样的 她们的“人订金兰,家绕雪絮”的“金兰契”“生死盟”“蒹葭秋水盟”又是如何 在本书中都有生动真实的描述。还有诗社成员李端明、李端芳姐妹是清初大戏剧家李渔之女的说法也是本书创见。
内容简介
西溪湿地位于杭城西部,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史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为保护“城市之肾”,2003年8月,杭州市委市政府、西湖区委区政府正式启动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坚持“生态优先、*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六大原则,成功打造了国内**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并跻身国家5a级景区和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演绎着天堂湿地的无穷魅力。 西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西溪文明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杭州*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公元1129年,宋高宗“两溪且留下”的感叹,让西溪从此有了皇家文脉的玺印。历代有许多名人雅士钟情西溪,将其视为休闲、养生、隐居和吟诗作画的理想佳境。苏东坡、唐伯虎、董其昌、郁达夫等一大批名人,留下大量的诗词、匾额、碑刻、游记。清代康熙、乾隆两帝也曾游历西溪,并题写了若干御诗。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龙舟胜会”、“集市灯会”、“西溪花朝节”等传统民俗历史悠久、雅俗共享。而今的西溪湿地景区,恢复了高庄、洪钟别业、河清街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保存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钱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西溪文化、西溪影视创作和红学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名人云集西溪。众多的历史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丰富了西溪湿地的内涵,提升了西溪湿地的品位,奠定了西溪湿地在全国湿地中的独特地位。
目录
楔子 湮没与复现——蕉园诗社和西溪的相似命运
**章 “蕉园”诗风何来?——燕园诗社的前生后世与西溪的三生缘
第二章 “共结蒹葭秋水盟”——蕉园诗社盛衰始末的大概
**节 “闰阁知音有几人?”
第二节 “芳社订蕉园”
第三节 “深闺亦有金兰契”
第四节 “金粉五君余雅集,绮罗七产有诗坛”
第五节 家在西溪、西湖问
第六节 “蕉园”今何在。
第七节 “独漾小艇”与“练裙椎髻,授管分笺”
第三章 蕉园名媛——蕉园七子、五子的小影写真
第四章 娣姒赓歌——蕉园诗社其他重要成员
第五章 “不信红颜都薄命”——蕉园诸才子佳人式的婚姻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0.5¥29.8 -
社会主义及其文化
¥15.4¥38.5 -
中国古代官制
¥11.3¥25.0 -
经典常谈
¥7.6¥14.8 -
中国馔馐谭
¥10.9¥23.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升级版)
¥13.6¥42.0 -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梁晓声解读中国人文化心理的重磅新作
¥18.1¥39.8 -
茶经(黑白版)
¥11.1¥48.0 -
大家小书:苏辛词说
¥12.2¥26.0 -
经典常谈
¥13.7¥39.8 -
瓷都拾遗-景德镇瓷业习俗
¥13.5¥30.0 -
国学入门
¥15.4¥48.0 -
徐志摩和新月诗人-摇晃的梦想-侧看民国
¥13.5¥39.0 -
替时代写生·日记里的胡适(八品)
¥13.5¥39.0 -
瓢箪鲶闲话
¥10.7¥36.0 -
柏杨杂文精选集-吓人的国粹教育
¥9.9¥24.0 -
寻味中国
¥15.1¥38.0 -
年轻人的国文课(八品)
¥28.3¥59.0 -
知识分子的幽灵
¥12.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