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分
包邮侧面-从临汾到延安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78347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30
- 出版时间:2013-01-01
- 条形码:9787507834789 ; 978-7-5078-3478-9
本书特色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纪录了以作家萧军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奔赴延安途中所感受到的“圣地延安”所处的真实的中国社会环境。从“侧面”见证了萧军、萧红从此分离的情形,有重要的文学研究资料价值。
内容简介
《侧面:从临汾到延安》仅从小小的时代侧面,短短的一个月的旅程,从作者犀利的观照下,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当时的政治与社会,一些当时的人的所作所为,作者希望人们思考:身处战争的年代,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一种信仰?而身处和平的年代,我们又将如何面对历史与现实?——还是那句老话:“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目录
**篇
**章我留在临汾
一 因为我强壮!
二把墙壁填起来
三 疯人
四 她有孩子也有妈妈
五 “死别已吞声,生离常恻恻”
第二章照常地醒来
第三章**个会议
第四章汾河也变得狭细了
第五章刘村及其他
一 “小鬼”的群
二 地图上的红线和红圈
三 一只雁飞得很低的
第六章 “知道吗?这是手榴弹
第七章 “共产主义的错误”
第八章 日本刀
第九章**号教授和“东北人”
第十章 “这些,怎么能背呢?”
一刘同
二*后的晚餐
三 一个节日
第二篇
**章走出临汾
一 一群被惊扰了的蜂
二 有计划的行军
三 襄陵路上
四 “回去,擦擦你的枪
第二章一辆炮车坐在泥泞里
第三章古城
第四章盘道村的早餐
第五章夹谷
第六章清风崖的夜
第七章乡宁
第八章吉县
第三篇
**章渡河
一春天
二回忆
三 人与人之间
四 冰崖
五“人”字形的路口和碉堡
六狭路
七 褴褛的战士
第二章渡过黄河以后
一 为了“穷”的缘故
二 “你要‘为金钱而斗争’吗?”
三 贫农会长
四 一架眼镜
五 “老农民疯子”
六 他用手里的棍子指着天西的太阳发誓了
第三章延长城
一鲁迅师范
二 荒残了的煤油厂
三 狼
四 “没有条子,要送到政府里去”
第四章延安城外
附录一原版前记
附录二新版前言
附录三 在西安——聂绀弩回忆萧红
赘语
作者简介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曾用酡颜三郎、田倪、田军等笔名发表文章,辽宁省义县(现属凌海市)人。1928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炮兵科,1933年与萧红出版了短篇小说合集《跋涉》,1934年10月间在青岛完成成名作《八月的乡村》,后与萧红一起去上海,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下从事左翼文学活动,1935年7月《八月的乡村》出版,被誉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文学上的一面旗帜,鲁迅先生为之作序,称它是一部很好的书。继《八月的乡村》之后,他又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散文集《十月十五日》、《绿叶的故事》,中篇小说《涓涓》等。1938年,**次到延安,受到毛泽东、张闻天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接见。1940年6月,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主持鲁迅研究会工作并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1946年,萧军重返哈尔滨,先后担任了东北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院长、鲁迅文化出版社社长、《文化报》主编等职务。后受到错误的批判与处置,1949年春至抚顺矿务局总工会任资料室主任兼抚矿京剧团顾问。1951年,回到北京,在逆境中写出《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以及《第三代》*后部分等作品。1979年,受逊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当选主席团团员,重返文坛。1988年夏,兼军在同病魔抗争一年之后,与世长辞。享年81岁。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她们
¥16.0¥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门
¥14.4¥42.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7¥15.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
¥15.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