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

包邮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

1星价 ¥17.2 (3.5折)
2星价¥16.7 定价¥4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20467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8
  • 出版时间:2013-03-01
  • 条形码:9787562046738 ; 978-7-5620-4673-8

本书特色

《体系》笔者熊万胜用“体系”一词来概括新出现的社会结构。所谓“体系”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在权力与资源分布上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通常是一种中心一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是一个由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主体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中心一边缘体系,包括中心结构、中间结构和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是国家管理粮食工作的科层体系;中间结构主要是由储备粮系统、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各种规模的粮食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边缘结构则由未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的农民集体、基层农业服务部门、中小粮食企业、个体户和种粮农户组成。在体系的内部,中心结构、中间结构与边缘结构之间存在主从关系,但这种主从关系逐渐被制度化了。

内容简介

  《新乡村组织问题研究文丛·体系:对我国粮食市场秩序的结构性解释》用“体系”一词来概括新出现的社会结构。所谓“体系”指的是社会系统结构在权力与资源分布上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通常是一种中心一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是一个由粮食生产、经营和管理主体构成的多层次多维度的中心一边缘体系,包括中心结构、中间结构和边缘结构。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是国家管理粮食工作的科层体系;中间结构主要是由储备粮系统、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粮食批发市场、各种规模的粮食国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构成;边缘结构则由未能成为国家重点扶持对象的农民集体、基层农业服务部门、中小粮食企业、个体户和种粮农户组成。在体系的内部,中心结构、中间结构与边缘结构之间存在主从关系,但这种主从关系逐渐被制度化了。   体系的出现是粮食市场化改革的结果。在粮食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市场稳定与粮价放开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其中,市场稳定是粮价放开的前提,构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正是体系的形成使得这对矛盾的化解成为可能。

目录


总序:面向“城镇中国”时代的乡村组织问题
内容提要

**章 绪论
**节 经济学中的市场秩序研究
第二节 社会学对市场秩序的理解
第三节 解释框架与基本概念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第二章 作为社会结构的粮食市场体系
**节 粮食市场体系的结构
第二节 体系概念的理论资源:作为国家自主性的结构基础
第三节 体系概念的政策依据:一种迅速上升的文本现象

第三章 粮食市场化与粮食市场体系的形成
**节 对粮食市场化过程的重新解释
第二节 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节 市场空间体系与行政区划体系的分离

第四章 粮食市场体系的中心结构
**节 我国农业/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基本结构
第二节 农业/粮食行政管理体系的弊病以及调整
第三节 粮食局系统的集权化

第五章 粮食市场体系的中间结构
**节 国家财政扶持政策与中间结构的形成
第二节 国家粮食储备政策与中间结构
第三节 全国性粮食批发市场建设与中间结构
第四节 在钻营的过程中被制度化

第六章 粮食市场体系的边缘结构
**节 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困境
第二节 基层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功能退化与结构改变
第三节 个体户的角色双重化

第七章 体系维系秩序
**节 体系的关系结构对市场秩序的影响
第二节 体系的制度/场域结构对市场秩序的影响
第三节 部分地重建粮食市场的计划性

第八章 结语:体系自身的不确定性
**节 体系的自我否定趋势
第二节 体系自我改进的可能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