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0101187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93
- 出版时间:2013-04-01
- 条形码:9787010118765 ; 978-7-01-011876-5
本书特色
《北宋宰辅政务决策与运作研究》由田志光所著,讲述了宋代的官僚制度和政治制度复杂多变,每每令治史者望而却步。《北宋宰辅政务决策与运作研究》稿以制度(机制)的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的员任情况、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以此来对北宋宰辅的运作过程作了系统的解读。
内容简介
宋代的官僚制度和政治制度复杂多变,每每令治史者望而却步。本书稿以制度(机制)的演变为线索,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宰辅的员任情况、个性特点、为政作风等因素,把握推动制度运行的人与事、情与境,以此来对北宋宰辅的运作过程作了系统的解读。同时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1)深入挖掘史料对元丰改制前的宰相官衔情况,对以“侍中”为相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2)对北宋前期宰相机构与带职的不同情况作了考证。(3)对宋太祖朝宰相兼枢密使的职权及其差异进行了论证。(4)对宋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的职权进行了论证。(5)对北宋参知政事设立的背景及人选进行了考述。(6)对北宋银台司在中枢决策中封驳权的演变的论述。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方法**章 北宋的宰辅机构及官称 **节 北宋前期宰相机构及相关问题考述 第二节 北宋前期宰相官衔的再探讨 第三节 元丰改制后的宰相机构与官吏设置 第四节 北宋枢密院机构及官吏设置第二章 元丰改制前的宰辅军事决策(上) **节 太祖朝宰相兼枢密使职权考释 第二节 太宗时期的二府军事决策机制 第三节 真宗时期的二府军事决策机制第三章 元丰改制前的宰辅军事决策(下) **节 由文武分途走向协商:仁宗朝宰相兼枢密使前的二府权能关系 第二节 以文制武理念的发展:庆历时期宰相兼枢密使的职权 第三节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二府职权的重新调整第四章 元丰改制前中书宰辅的政务决策及运作 **节 太祖太宗朝中书宰辅的权力定位 第二节 中书宰辅在政令颁行中的权责第五章 北宋参知政事的设立及职权演变 **节 情难之中的权衡:北宋参知政事的设立及人选 第二节 政治生态中的厘革:参知政事职权的演变 第三节 “人治”下的政治:非法定职权下的参知政事第六章 银台封驳司在中枢决策中的封驳权 **节 宋太宗朝通进银台司封驳权的确立 第二节 宋真宗朝通进银台司封驳权的发展 第三节 宋仁宗至神宗元丰改制前通进银台司职权的演变第七章 元丰改制后三省决策与政务运作 **节 三省职权的初定与调整 第二节 由中书省权重走向三省同进拟同取旨 第三节 平章军国(重)事的“名”与“实” 第四节 权相对三省权力布局的突破与制约 第五节 蔡京时代与三省权力格局的破坏第八章 三省与枢密院的运作决策机制 **节 三省与枢密院以事分职的协作机制 第二节 三省、枢密院奏事班次的调整及其矛盾 第三节 权相主导下三省与枢密院协作机制的破坏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简介
田志光(1981—),汉族,河北南皮人。2011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曾在《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史》、 《北大史学》、 《史学月刊》、《史林》、《史学集刊》以及《历史文化研究》(韩)、《宋辽金元史研究》(韩)、《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目前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6项。
-
(平装)二战战史
¥12.7¥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走向海洋
¥17.1¥59.8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73.1¥97.5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唯一的希望:在中国独生子女政策下成年
¥38.9¥48.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6.0¥35.0 -
决战华东-华东解放战争实录
¥16.7¥45.0 -
群众与权力
¥69.8¥89.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虎部队(国民党七十四军抗日纪实白金珍藏插图版)
¥23.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