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农业碳减排问题研究-以农地资源利用为例

包邮中国农业碳减排问题研究-以农地资源利用为例

1星价 ¥33.6 (7.0折)
2星价¥33.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1818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7
  • 出版时间:2013-05-01
  • 条形码:9787010118185 ; 978-7-01-011818-5

本书特色

《中国农业碳减排问题研究——以农地资源利用为例》是李波博士近年来专注于低碳经济研究所取得重要成果的集中体现,书稿中很多研究内容体现了原创性和首创性,研究结论也具有很强的现实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性。该研究选题在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体现了学术前瞻性,研究并构建的农地利用碳排放的测算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由此所测算出的碳排放结果也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通过典型调查和计量分析,从微观和宏观等多层面揭示了农地资源利用碳排放的规律特征和增长机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本书可以为我国气候环境工作和农业碳减排政策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和理论支撑,也是对目前低碳经济领域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内容简介

  2009年我国已确定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温室气体排放较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推进农地利用的碳减排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推进我国农地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基于环境经济学视角来定量测算并分析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增长规律及经济动因,进而科学提出促进碳减排的对策建议,对于现实中我国农地碳减排政策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高校社科文库·中国农业碳减排问题研究:以农地资源利用为例(j)》定量测算并揭示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历史演变规律和空间特征,在分析碳排放微观机理的同时,从中观和宏观层次上探究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其内在的驱动机理,*后从技术、政策等多个层面来探讨和设计碳减排和低碳转型技术路径和政策框架。

目录


导论
**节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方法和技术路线
**章我国农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其环境效应分析
**节我国农地资源整体现状
第二节农地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第三节农地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第四节专题研究: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二章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农户农地资源利用影响分析
**节农户农地利用行为理论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农户农地利用行为与农地碳排放
第三节农户农地利用与保护调查分析
第四节基于低碳视角的农户农地利用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中国农地利用的碳排放/碳汇的时空特征分析
**节农地利用碳排放/碳汇估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我国农地利用的碳排放时空特征分析与预测
第三节我国农地碳汇的时空特征分析
第四节农作物碳汇测算与分析
第五节我国农地利用净碳排放/净碳汇分析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四章农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
**节经济发展与农地利用碳排放关系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经济发展对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效应
第三节经济发展与农地利用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我国农地利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节因素分解研究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农地利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中国农地利用的碳减排技术及农户需求分析
**节减排增汇技术特征分析
第二节农户低碳技术需求行为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农户技术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检验的实证研究
第四节专题研究:贫困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国际碳排放对比分析及农地碳减排的经验借鉴
**节全球碳排放概况
第二节 国际社会对农地碳排放及减排的关注
第三节 国外农地碳减排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对我国的启示
第八章我国农地利用主要碳减排政策工具与体系构建
**节减排主要政策工具与减排原则
第二节促进农地利用碳减排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农户农地利用与保护的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波,1983年3月生,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现为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专注予低碳经济研究。近两年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地理》《经济经纬》等期刊发表关于农业碳排放的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近一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民委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多项,获湖北省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