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066174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7-01
- 条形码:9787100066174 ; 978-7-100-06617-4
内容简介
唐代文学与发达的音乐文化和完善的乐府制度关系密切。本书通过对大量史料的认真梳理和辨析,准确描述了詹代的乐府制度,揭示了其与唐代歌诗和诗歌之间的复杂关系。本书提出了诸多新见,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空白。
目录
绪论
章 太常寺乐官
节 太常寺乐宫概说
第二节 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第三节 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第二章 太常寺乐工
节 唐太常寺乐工的来源
第二节 太常寺乐工的身份构成
第三节 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
第四节 太常寺乐工的番上及番上之余的活动
第三章 太常寺的音乐
节 太常寺音乐概说
第二节 郊祀之乐与庙祭之乐
第三节 多部乐与二部乐
第四节 献乐与献诗
第五节 采诗
第六节 鼓吹乐
第四章 梨园的建立与沿革
节 梨园的产生与兴盛
第二节 梨园弟子的奔散和梨园的重建与消亡
第五章 梨园乐官、乐工和组织
节 梨园乐官新证
第二节 关于梨园乐工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梨园的组织及其与诗歌的关系
第六章 梨园法’曲
节 梨园法曲渊源考辨
第二节 法曲的性质和影响
第七章 内教坊
节 内教坊的创立、沿革及组织
第二节 内教坊的音乐
第八章 教坊的创立和沿革
节 教坊的创立和兴盛
第二节 教坊乐工的奔散和教坊重建
第三节 中晚唐的教坊
第九章 教坊的乐官和乐工
节 教坊的乐官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教坊的乐工
第十章 教坊曲及其与歌诗的关系
节 教坊曲的性质与传唱情况
第二节 教坊曲与歌诗的关系
结论
附录
附录一唐五代协律郎考
附录二唐五代太乐、鼓吹令丞考
附录三唐五代多部伎演出情况考
附录四唐梨园弟子考
附录五唐教坊乐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太常寺乐官
节 太常寺乐宫概说
第二节 协律郎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第三节 太乐、鼓吹令丞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新论
第二章 太常寺乐工
节 唐太常寺乐工的来源
第二节 太常寺乐工的身份构成
第三节 太常寺乐户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
第四节 太常寺乐工的番上及番上之余的活动
第三章 太常寺的音乐
节 太常寺音乐概说
第二节 郊祀之乐与庙祭之乐
第三节 多部乐与二部乐
第四节 献乐与献诗
第五节 采诗
第六节 鼓吹乐
第四章 梨园的建立与沿革
节 梨园的产生与兴盛
第二节 梨园弟子的奔散和梨园的重建与消亡
第五章 梨园乐官、乐工和组织
节 梨园乐官新证
第二节 关于梨园乐工的几个问题
第三节 梨园的组织及其与诗歌的关系
第六章 梨园法’曲
节 梨园法曲渊源考辨
第二节 法曲的性质和影响
第七章 内教坊
节 内教坊的创立、沿革及组织
第二节 内教坊的音乐
第八章 教坊的创立和沿革
节 教坊的创立和兴盛
第二节 教坊乐工的奔散和教坊重建
第三节 中晚唐的教坊
第九章 教坊的乐官和乐工
节 教坊的乐官及相关问题
第二节 教坊的乐工
第十章 教坊曲及其与歌诗的关系
节 教坊曲的性质与传唱情况
第二节 教坊曲与歌诗的关系
结论
附录
附录一唐五代协律郎考
附录二唐五代太乐、鼓吹令丞考
附录三唐五代多部伎演出情况考
附录四唐梨园弟子考
附录五唐教坊乐工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