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小实验(八品-九品)

包邮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小实验(八品-九品)

1星价 ¥10.3 (3.6折)
2星价¥10.3 定价¥2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2606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90×1240毫米1/32
  • 页数:5
  • 出版时间:2017-05-01
  • 条形码:9787020126064 ; 978-7-02-012606-4

本书特色

德国自然科学早期教育研究成果

获德国化学工业基金会文学奖

内容简介

在很多学生问卷调查中,自然科学课程被排在“受欢迎课程”的*后。如果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父母就和他一起在厨房里进行了首次自然科学实验,甚至可能回答了他当时的所有提问,并向他展示在普通玻璃杯中能制造何种自然奇景,那么获得这些入门知识的孩子,会比他的同学更加喜爱自然科学课程。

本书作者是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的化学教授,她长期研究“幼儿的自然科学教育”,并一直在幼儿园为孩子们传授化学知识。她认为家长在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方面,作用非常巨大,因此经过长期实践与教学,她在本书中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26个适合亲子一起边玩边学习的化学、物理小实验,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在家中的餐桌旁就可以进行!

这些实验,都是使用安全无毒又廉价易得的实验材料,制定的实验方案即使是让孩子自己动手也能顺利完成,实验的时间也非常合理(不会耗时过长,消耗孩子的积极性)。更关键的是,这些实验所涉及的知识非常成体系(共分为五大主题),基本囊括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符合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能非常有效地训练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实验的成功率已经过作者的团队多年的实践检验,孩子从中能充分享受实验的成就感。

(随书附赠《“一起玩1”科学实验记录表》,可以让他们用图画或文字或者密码的形式记录实验结果。如何使用,全凭孩子心意。)

前言

新版序
自本书首次出版以来,德国自然科学教育领域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在各州的教育计划中,除生物主题外,化学和物理内容也受到了重视;众多大学和工业企业的实验室纷纷为孩子们提供实验日;儿童大学开始关注化学和物理现象;而各类“科学中心”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重要的是,人们意识到了早日引导孩子认识非生物自然世界的重要性。政治家、媒体和工业企业都认识到,让孩子早些开始接触自然科学知识,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更轻松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无数活跃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将上述可贵的想法付诸实践。但有些地方因为对这一陌生的理念还不太确定,所以尚未出现这种现象。此时,作为家长的您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进行次对自然科学世界的探索,或在孩子的学校中传播儿童自然科学教育理念,对推动这一事业发挥您的影响。

前    言

目录

前 言---1

章  为什么香蕉是弯的 ——  5 ~ 7 岁的孩子通常什么都想知道--- 1

探索非生物世界 ---3

日常用语的错误导向:不存在“什么都没有” 的情况,也没有东西会简单地“消失”--- 6

本书选取实验有哪些标准? --- 9

用食物做实验 ? --- 12

“这些不都是旧的吗!”--- 13

实验开始前 --- 14

第二章  实  验 --- 17

关于空气的实验 --- 19

• 空气并非“什么都没有”! --- 19

• 不是瓶妖,一切只是热空气捣的鬼--- 22

• 倒空气 --- 24

关于蜡烛的实验 --- 28

• 熄灭蜡烛--- 28

• 自制迷你灭火器 --- 32

• 仔细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 --- 35

• 蜡烛的熄灭——来点数学 --- 38

关于水的实验 --- 41

• 为什么小宝宝的纸尿裤能长时间保持干燥? 吸水性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 41

• 为什么冰漂浮在水上? --- 46

• 盐、糖的溶解度与水温的关系 --- 50

• 大自然中没有东西会消失,盐也不会 --- 54

• 水也有皮肤 --- 56

• 科学地观察油和水 --- 60

关于食物的实验 --- 64

• 柠檬里面有什么? --- 64

• 煮熟了的鸡蛋还能变回来吗? --- 68

• 胡萝卜的颜色打哪儿来? --- 71

• 千变红甘蓝 --- 75

• 天然去污剂 --- 79

• 自制汽水粉和柠檬汽水 --- 82

• 化学法去蛋壳 --- 86

• 自制钙垢清洗剂 --- 89

• 补充实验:用可乐除垢? --- 91

其他实验 --- 95

• 关于叶绿素的实验:为什么秋天叶子会 变得五彩斑斓? --- 95

• 黑色毡头笔的神奇色彩--- 99

第三章 “孩子能理解吗?”或 “以后再向你解释” --- 103

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先驱 --- 107

埃里克·埃里克森——以心理分析为基础的 发展阶段论 --- 109

幼儿园小朋友——对自然怀着强烈的好奇和 求知欲的探索者--- 113

“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内在动机在学前 和课外学习中的意义 --- 118

第四章 实验和“感官体验” --- 121

语言和思维在神话与哲学中的意义 --- 123

描述蜡烛燃烧时的语言困境--- 125

幼儿时期语言和感官的合作 127

第五章 我该怎么向孩子解释自然现象? --- 129

科学语言 VS“有灵魂的”日常语言 --- 131

拟人化也得有个度 --- 135

第六章 孩子想通过媒体知道哪些有关自然科学的内容,媒体又给他们提供了什么? --- 137

哪些媒体传播自然科学知识?对孩子产生了 哪些影响? --- 140

电视上的自然科学节目 --- 141

自然科学和书虫们 --- 146

《大象的故事》是怎么理解自然科学的 --- 148

为孩子设计的实验箱 --- 151

科学中心、儿童实验室以及儿童大学 --- 153

儿童网站 --- 156

第七章 自然科学知识真的那么重要吗?--- 157

自然科学与国民经济 --- 160

参与环境政策的制定 --- 161

第八章 如果您想知道更多的物理化学知识 --- 163

参考文献 --- 167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不是瓶妖,一切只是热空气捣的鬼

在上个实验中,小糖熊们体验了“干燥”的潜水之旅,这清楚地表明:要呼吸“新鲜空气”并不是非得跑到“室外”, 空气无处不在,甚至存在于一个不显眼的、貌似空空如也的杯子里。虽然空气不可见,但它并非“什么都没有”。
下面这个常被冠以“瓶妖”之名的实验将再次证明这一点。不过,同所有物理化学现象一样,这个实验和妖精、魔法毫无关系。
所需材料
一个空玻璃瓶,即只装有空气
一枚硬币
一个深腹碗
开水
瓶口应当毫无损伤且完全与桌面平行,硬币也必须十分平整,不能有凹凸,以免空气泄漏!

实验过程
嘘!做本实验必须尽量保持安静,因为听觉效果在这里极其重要! 首先,在深腹碗中灌入开水, 达到其容积的三分之二。让孩子把硬币平放在瓶口,保证瓶口完全被盖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入装有开水的碗中,注意不要让硬币滑动,并且双手紧握瓶身,使其不至倾倒。现在请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 观察到什么? 硬币发出一记清脆的响声。
解释
在开水的作用下,瓶中的空气渐渐升温、膨胀,将平放在瓶口的硬币略微顶起来一点。当硬币再次落回瓶口时,便发出了响声。 如果瓶子之前在冰箱里冷冻过,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因 为冷空气在热水中会膨胀得更厉害。瓶子越大,装的空气越多,实验就会越成功。  

不是瓶妖,一切只是热空气捣的鬼


在上个实验中,小糖熊们体验了“干燥”的潜水之旅,这清楚地表明:要呼吸“新鲜空气”并不是非得跑到“室外”, 空气无处不在,甚至存在于一个不显眼的、貌似空空如也的杯子里。虽然空气不可见,但它并非“什么都没有”。

下面这个常被冠以“瓶妖”之名的实验将再次证明这一点。不过,同所有物理化学现象一样,这个实验和妖精、魔法毫无关系。

所需材料

一个空玻璃瓶,即只装有空气

一枚硬币

一个深腹碗

开水

瓶口应当毫无损伤且完全与桌面平行,硬币也必须十分平整,不能有凹凸,以免空气泄漏!


实验过程

嘘!做本实验必须尽量保持安静,因为听觉效果在这里极其重要! 首先,在深腹碗中灌入开水, 达到其容积的三分之二。让孩子把硬币平放在瓶口,保证瓶口完全被盖住。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瓶子放入装有开水的碗中,注意不要让硬币滑动,并且双手紧握瓶身,使其不至倾倒。现在请集中注意力,保持安静! 观察到什么? 硬币发出一记清脆的响声。

解释

在开水的作用下,瓶中的空气渐渐升温、膨胀,将平放在瓶口的硬币略微顶起来一点。当硬币再次落回瓶口时,便发出了响声。 如果瓶子之前在冰箱里冷冻过,实验效果会更加明显。因 为冷空气在热水中会膨胀得更厉害。瓶子越大,装的空气越多,实验就会越成功。  


拓展实验

我们也可以用气球来代替硬币,用气球嘴套住瓶口,确保 不透气。当瓶子浸入开水中时,气球会有所膨胀,那是由于瓶中的空气膨胀后进入了气球中。这个实验虽然没有硬币实验那 么夺人眼球,但有其优势:孩子可以重复冷却瓶子并再次把它放入开水中,而且实验肯定会成功。 倒空气通常来说,把液体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是件毫不复杂的事。同样,把沙或糖等固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也很简单。但请您尝试一下,把空气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 杯子……

所需材料

一个装有半碗水的透明的大沙拉碗

两个玻璃杯

实验过程

做这个实验需要手脚敏捷,水很可能会溅到桌子上。

您先示范一遍这个实验,这样孩子做起来会简单些。

把其中一个玻璃杯装满水,然后将其浸入沙拉碗中,在水中将其倒转,使杯口朝下,且确保杯里的水平面不下降。现在用另一只手将那只空杯子杯口朝下按入碗中,并使两个杯子紧挨在一起。现在让装满空气的那个杯子杯口斜向上,置于装满水的杯子的下方,使得出现的气泡进入装满水的那个杯子。

观察到什么? 气泡进入装满水的杯子后,往上升,并把杯子里的水一点 点排挤出去。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量水被空气挤出了杯子。

解释

空气比水轻,会往上跑。它若进入装满水的杯子中,也会往上跑,并将水挤出杯子。如果我们尝试像倒柠檬水或牛奶那样把空气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那是无法成功的,因为一个杯子里的空气若要到达另一个杯子的底部,那么它必须比另一个杯子里的空气重才行。 总体上,可以这样说:在水外,可以很容易地将液体或固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但是,浮力很大的气体,或者说,比水轻很多的材料,只有在水下才能转移成功。

作者简介

吉塞拉·吕克

目前在比勒菲尔德大学担任化学教授,专注于研究幼儿早期科学教育。在向低幼的孩子们传授化学知识方面,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她著有许多科普图书,如《鸡蛋的智慧:由鸡蛋发现化学和物理的天地》《瑞士的乳酪和金属有何关系?》《自然科学教育手册》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