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02014731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90毫米X1240毫米1/32
- 页数:17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020147311 ; 978-7-02-014731-1
本书特色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7种)
在已经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现代美国文学大师中,从辛克莱·路易斯到海明威,斯坦贝克更加坚守自己的写作立场。他的同情心始终赋予被压迫者,赋予不合时宜者和不幸者。他的作品在我国读者中曾引起强烈的共鸣。
为纪念约翰·斯坦贝克逝世50周年特别推出的“约翰·斯坦贝克作品系列”收录了斯坦贝克的七部作品,包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罐头厂街》《煎饼坪》《小红马》《月亮下去了》《愤怒的冬天》,其中《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著名的代表作,是一部史诗式的叙事作品,获得1939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1940年的普利策奖;《人鼠之间》和《罐头厂街》是他的另外两部代表作;《煎饼坪》是斯坦贝克*部大获成功的作品,自此他开始为评论界所关注;《小红马》则是一部散发着乡野泥土气息的短篇集,清新可喜;《月亮下去了》充满理想主义光辉,是一部反法西斯主义的佳作;《烦恼的冬天》给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斯坦贝克于次年(即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愤怒的葡萄》是一部饱含着愤怒的长篇小说,是斯坦贝克著名的作品,为他带来了国际声誉。小说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恐慌时期中部各州农民破产、逃荒的故事,反映了惊心动魄的社会斗争图景,书名中的“愤怒”一词便是对导致人们贫困的不公正的社会制度的强烈抗议。
小说对农民困苦遭遇的真实描写,以及作者所流露的真挚同情和无比愤慨,在我国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作者生动自然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证明了斯坦贝克是以德莱塞等为代表的美国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位重要的继承者。
《愤怒的葡萄》首版于1939年,获得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和次年的普利策奖,对斯坦贝克之后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贡献很大。
前言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约翰·斯坦贝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萨利纳斯市,邻近肥沃的萨利纳斯谷地,离太平洋海岸只有几里远。这个地点成为他的许多描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作品背景。他是在中等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但他仍与这个多种经营地区里的工人家庭处于平等地位。在斯坦福大学念书时,他必须经常去农场做工挣钱。他没有毕业就离开了斯坦福大学,于1925年前往纽约当一名自由作家。经历了几年痛苦的奋斗,他返回加利福尼亚,在海边一幢孤独的小屋里安了家。在那里,他继续写作。
在1935年以前,他已经写了几本书,但他是以这年的《煎饼坪》一炮打响而出名的。他向读者提供一群珀萨诺斯人(西班牙人、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混血儿)的有趣好笑的故事。他们是些游离社会的人,在狂欢宴乐时,简直是亚瑟王圆桌骑士的漫画化。据说,美国当时弥漫着阴郁的沮丧情绪,这部作品成了一帖受人欢迎的解毒剂。这回轮到斯坦贝克笑了。
目录
愤怒的葡萄 / 1
附录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 / 543
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 546
生平年表 / 549
相关资料
他通过现实主义的、充满想象力的创作,表现出富有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察。——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这是一部史诗式的叙事作品。美国社会史上这段悲剧性插曲激发斯坦贝克的灵感。他生动地描写一个农民及其家庭为了寻找一个新家经历的漫长而伤心的流浪生活。——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作家有责任揭露我们许多沉痛的错误和失败,把我们阴暗凶险的梦打捞出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以利于改善。——约翰·斯坦贝克受奖演说 俄克拉荷马乡间,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暗沉沉的红土,灰苍苍的田野。上回雨季来的时候,雨势不大,龟裂干枯的大地并没有得到充分滋润,只在土壤上留下一道道的雨痕。牛拖着犁头在田间来来去去,一次又一次翻松土壤。上回雨季来的时候,玉米迅速抽长,野草牧草沿着道路蔓延滋长,于是,暗沉沉的红土,灰苍苍的田野,逐渐化为一望无际的翠绿。漫长的春季,高高的天际总有几缕白云徘徊流连,到了五月后那几天,天色变得灰白苍茫,云朵也消散了。日复一日,阳光照耀着玉米,玉米一天天滋长茁壮,直到有一天,刀刃般的绿叶边缘都染上了一丝棕黄。过了些时日,天际又出现了云朵,但随即又消失无踪。此后就再也不见云的踪影。野草终于不再扩散,而且逐渐变成暗绿的保护色。土壤表面结成了一层薄薄的硬土,而天空又变成一片灰白苍茫。曾经是暗沉沉的红土,此刻是一片淡淡的红。曾经是灰苍苍的田野,此刻是一片白茫茫。
雨水在地面上冲刷出一道道的小沟渠,沟渠内有泥浆潺潺流淌。地鼠和蚁狮在土壤里钻动,只见地面出现小小的崩塌。日复一日,艳阳高照,刚抽长的玉米叶被太阳烤软了,不再像原先那么坚挺。起初叶片开始弯垂,后来叶脉的支撑力越来越弱,叶片终于完全折弯了。六月,太阳更火毒了,玉米叶边缘的棕黄色开始往中央的叶脉蔓延。野草渐渐枯萎,后只剩根部残留土中。空气渐渐稀薄,天色越发灰白,日复一日,大地也逐渐苍茫。
马车在道路上奔驰,车轮辘辘,马蹄哒哒,碾碎了路面上的硬土,扬起漫天沙尘。只要有人车经过,路面总会扬起一阵沙尘。行人走过,扬起淡淡的沙尘,高度只到腰部。马车经过,扬起的沙尘差不多和篱笆一样高。然而,每当汽车呼啸而过,路上就是尘土漫天飞扬,久久不散。
每到六月末,高高的天际,大块大块的云从德州和墨西哥湾的方向飘游而来。浓浓的云,夹带着雨水。田里的农夫抬起头来看看云,仰头用鼻子嗅一嗅,伸出湿湿的手指感受一下风的吹拂。云起时,马儿也开始紧张起来。雨水从云端飘落,然而,一阵微雨之后,云团又匆匆飘向他方。于是,天空又回复到一片苍白,艳阳高照。飘落的雨滴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的小坑,而玉米的茎叶上,只见点点水珠晶莹剔透。但除此之外,这场雨仿佛未曾留下痕迹。
云雨过后,起了一阵微风,云朵随风向北飘游。微风轻拂,玉米随风摇曳,茎叶上的水珠渐渐被风吹干了。第二天,风势渐强,而且持续不断,渐渐转成呼啸狂风。路上的沙尘随风扬起,四散飘飞,落在田边的野草上,落在田里。接着,风势越来越强,猛刮在玉米田湿湿的硬土层上。尘土漫天飞扬,导致天色越来越灰暗。狂风扫过大地,沙尘随风飘飞。风势越来越强,田里湿湿的硬土层被风刮裂了,松脱的沙土随风扬起,仿佛地面上扬起一缕灰蒙蒙的轻烟。狂风刮在玉米上,发出飕飕的呼号声。细细的沙尘随风飞向那逐渐灰暗的天空,再也没有落回地面。
俄克拉荷马乡间,放眼望去只见一片暗沉沉的红土,灰苍苍的田野。上回雨季来的时候,雨势不大,龟裂干枯的大地并没有得到充分滋润,只在土壤上留下一道道的雨痕。牛拖着犁头在田间来来去去,一次又一次翻松土壤。上回雨季来的时候,玉米迅速抽长,野草牧草沿着道路蔓延滋长,于是,暗沉沉的红土,灰苍苍的田野,逐渐化为一望无际的翠绿。漫长的春季,高高的天际总有几缕白云徘徊流连,到了五月后那几天,天色变得灰白苍茫,云朵也消散了。日复一日,阳光照耀着玉米,玉米一天天滋长茁壮,直到有一天,刀刃般的绿叶边缘都染上了一丝棕黄。过了些时日,天际又出现了云朵,但随即又消失无踪。此后就再也不见云的踪影。野草终于不再扩散,而且逐渐变成暗绿的保护色。土壤表面结成了一层薄薄的硬土,而天空又变成一片灰白苍茫。曾经是暗沉沉的红土,此刻是一片淡淡的红。曾经是灰苍苍的田野,此刻是一片白茫茫。
雨水在地面上冲刷出一道道的小沟渠,沟渠内有泥浆潺潺流淌。地鼠和蚁狮在土壤里钻动,只见地面出现小小的崩塌。日复一日,艳阳高照,刚抽长的玉米叶被太阳烤软了,不再像原先那么坚挺。起初叶片开始弯垂,后来叶脉的支撑力越来越弱,叶片终于完全折弯了。六月,太阳更火毒了,玉米叶边缘的棕黄色开始往中央的叶脉蔓延。野草渐渐枯萎,后只剩根部残留土中。空气渐渐稀薄,天色越发灰白,日复一日,大地也逐渐苍茫。
马车在道路上奔驰,车轮辘辘,马蹄哒哒,碾碎了路面上的硬土,扬起漫天沙尘。只要有人车经过,路面总会扬起一阵沙尘。行人走过,扬起淡淡的沙尘,高度只到腰部。马车经过,扬起的沙尘差不多和篱笆一样高。然而,每当汽车呼啸而过,路上就是尘土漫天飞扬,久久不散。
每到六月末,高高的天际,大块大块的云从德州和墨西哥湾的方向飘游而来。浓浓的云,夹带着雨水。田里的农夫抬起头来看看云,仰头用鼻子嗅一嗅,伸出湿湿的手指感受一下风的吹拂。云起时,马儿也开始紧张起来。雨水从云端飘落,然而,一阵微雨之后,云团又匆匆飘向他方。于是,天空又回复到一片苍白,艳阳高照。飘落的雨滴在地面上留下一个个的小坑,而玉米的茎叶上,只见点点水珠晶莹剔透。但除此之外,这场雨仿佛未曾留下痕迹。
云雨过后,起了一阵微风,云朵随风向北飘游。微风轻拂,玉米随风摇曳,茎叶上的水珠渐渐被风吹干了。第二天,风势渐强,而且持续不断,渐渐转成呼啸狂风。路上的沙尘随风扬起,四散飘飞,落在田边的野草上,落在田里。接着,风势越来越强,猛刮在玉米田湿湿的硬土层上。尘土漫天飞扬,导致天色越来越灰暗。狂风扫过大地,沙尘随风飘飞。风势越来越强,田里湿湿的硬土层被风刮裂了,松脱的沙土随风扬起,仿佛地面上扬起一缕灰蒙蒙的轻烟。狂风刮在玉米上,发出飕飕的呼号声。细细的沙尘随风飞向那逐渐灰暗的天空,再也没有落回地面。
风势越来越强,从石块底下飞掠而过,干草落叶随风扬起,甚至连小土块也随风扫过玉米田,划出一条长长的痕迹。隔着漫天沙尘,天色看起来更昏暗,太阳散发出一种异样的红光,空气中飘散着一股刺鼻的异味。到了夜里,风势更强,飓风以狂暴之势横扫大地。脆弱的玉米茎叶在狂暴的风中挣扎,细根逐一折断,后终于被暴风连根拔起,随着风向整株倾倒在地上。
拂晓时刻,天色依然昏暗。一轮红日浮现在灰沉沉的天际,散发着微弱的红晕,有如夕阳。然后,白天过去了,到了黄昏时刻,暮色逐渐被无边的黑暗吞没。狂风呼号,倾倒的玉米在风中飕飕作响。
大家都躲在屋子里。就算要出门,脸上也都蒙着手帕,还要戴上防风镜保护眼睛。
当夜幕降临,夜,是无边的黑夜,漫天的沙尘遮蔽了星光,群星黯然。站在自家院子外围,你甚至看不到窗内的灯火。这样的时刻,空气中沙尘遍布,无处可逃。家家户户门窗紧闭,门缝窗缝都塞满了布,然而,肉眼无法辨识的极细沙尘依然渗进屋内,有如花粉般覆盖在椅子上、桌面上、碗盘上。屋内的人不时动手拨掉肩上的沙尘,门槛上堆积了细细的一条沙尘。
到了夜半时分,风终于平息了,大地恢复一片寂静。沙尘弥漫的空气比雾气更凝重,仿佛连声音都无法穿透。这个时刻,每个人都在被窝里,每个人都注意到风声平息了。呼啸的风声一平息,他们就醒过来了。然后,他们静静躺在床上,聆听那无边的寂静。破晓时分,鸡啼了,然而那啼声却仿佛被闷住了。大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期待黎明来临。他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沙尘要很久才会消散。晨间,空气中的沙尘缭绕如雾,天际的太阳鲜红如血。一整天,沙尘从天空不断飘落,第二天依然如故。飘落的沙尘有如地毯覆盖了大地。沙尘覆盖在玉米上,堆积在篱笆柱上、铁丝网上、屋檐上,覆盖在野草和树上。
大家一走出家门,立刻就闻到空气中那股刺鼻的热气,于是伸手掩住口鼻。孩子们也跑到屋外来了,可是他们跟平常有点不太一样。平常,只要雨一停,他们都会兴奋得大喊大叫,蹦蹦跳跳冲出来。做丈夫的站在篱笆旁看着满目疮痍的玉米田。玉米干枯得很快。隔着灰蒙蒙的沙尘,玉米田里已经看不到什么绿意。做丈夫的默默无语,站在那里几乎一动也不动。做太太的也走到门外,站到丈夫身边——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自己的男人这次会不会崩溃。那些太太都会偷偷打量丈夫的表情,因为,只要不是一无所有,就算玉米田毁了,日子也还过得去。
作者简介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美国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生共创作27部作品,代表作包括《煎饼坪》(1935)、《人鼠之间》(1937)、《小红马》(1937)、《愤怒的葡萄》(1939)、《罐头厂街》(1945)、《伊甸园之东》(1952)、《我们不满的冬天》(1961)等。其中《愤怒的葡萄》还获得。
斯坦贝克既是文学大师,也是受美国民众喜爱的畅销作家之一,迄今为止其作品累计销售近一亿册,其中超过半数是《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这两部代表作。
斯坦贝克的作品多描写底层的社会大众,替穷苦人说话,为被压迫者申辩,展现他们广阔壮丽的生活图景,刻画他们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的人性光辉——善良、富有同情心,以及为生存而奋斗的勇气。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我独钟意命运角落的人
¥42.3¥168.0 -
生死场
¥16.4¥36.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经常作案的朋友都知道
¥42.3¥168.0 -
1984-插图珍藏版
¥9.9¥29.8 -
悉达多
¥13.0¥28.0 -
时空迷航:刘慈欣科幻作品集
¥7.3¥19.8 -
绝叫(九品)
¥31.6¥58.0 -
动物庄园
¥8.4¥15.0 -
补玉山居
¥9.0¥29.8 -
长安的荔枝
¥27.1¥45.0 -
群众来信
¥15.3¥27.0 -
焦渴
¥23.0¥49.0 -
希区柯克悬疑故事
¥17.4¥38.0 -
神秘列车之旅
¥19.1¥38.8 -
刀锋
¥12.5¥46.0 -
风筝--毛姆短篇小说集
¥26.2¥46.0 -
悉达多
¥18.4¥49.8 -
月亮与六便士
¥10.0¥36.0 -
扑火
¥38.3¥59.8 -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