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

包邮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

¥49.3 (7.1折) ?
1星价 ¥49.3
2星价¥49.3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974755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开
  • 页数:291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09747551 ; 978-7-5097-4755-1

本书特色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借用模式研究的理论和思路,以“梳理、反思、吸收和构建”为主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人类社会存在的多种公民道德建设模式中提炼并分析了“城邦本位型”“主体契约型”“政府主导型”等三种典型模式,借鉴已有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经验,审视我国当前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了“引导-自觉型”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的构想。

内容简介

本书借用模式研究的理论和思路,以“梳理、反思、吸收和构建”为主线,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人类社会存在的多种公民道德建设模式中提炼并分析了“城邦本位型”“主体契约型”“政府主导型”等三种典型模式,借鉴已有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经验,审视我国当前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提出了“引导—自觉型”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的构想。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三 研究目标与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章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概说
**节 公民、公民道德、公民道德建设
一 公民与公民道德
二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及价值
三 公民道德建设系统的基本环节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一 “模式”的一般理解
二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内涵
三 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
四 关于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的几点说明

第二章 “城邦本位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界定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城邦政治伦理思想
二 城邦公民道德生成论
第三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一 以斯巴达为例
二 以雅典为例
第四节 “城邦本位型”模式评价
一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功能
二 “城邦本位型”模式的局限

第三章 “主体契约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及形成背景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界定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形成背景
第二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 以人性恶论为前提的民主政治理论
二 以公民个体为本位的伦理建设思想
第三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典型实践
一 以英国为例
二 以美国为例
第四节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评价
一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功能
二 “主体契约型”模式的局限
……
第四章 “政府主导型”公民道德建设模式
第五章 构建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引导-自觉型”
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胡虹霞的《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研究》专著,从历史的维度和多学科的视角,对公民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条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价值及基本环节进行了新的阐释,在界定公民道德建设模式基础上,概括了公民道德建设模式的构成要素。论著不仅归类并阐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本位型”、近代以来部分欧美发达国家的“主体契约型”、东亚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政府主导型”三种典型的公民道德建设模式,而且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并论证了我国当代公民道德建设新模式——“引导—自觉型”,着重论述了“引导—自觉型”模式的理论建构、实施途径与方法。
可以说,该书是一部时代性、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术著作,从内容布局、资料运用、逻辑结构、理论阐释、联系实际诸方面,都体现了作者的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

作者简介

  胡虹霞,1975年生于湖南安乡。1995-2002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2010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印刷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委办局项目及校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合著一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