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家庭史-(全五册)
读者评分
5分

包邮中国家庭史-(全五册)

1星价 ¥104.3 (3.5折)
2星价¥104.3 定价¥29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5条)
ztw***(三星用户)

又是一套绝版书,在别处可贵啦

2023-05-07 22:50:19
0 0
ztw***(三星用户)

家庭史经典之作,2007年原价买了一套,中图这次淘书团买太便宜了,唯一不足是版略小、胶装有点次。

2023-04-13 07:57: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0101222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全5册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010122229 ; 978-7-01-012222-9

本书特色

16开平装,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采用了颇富创意的家庭史体例,不是一般的社会史、社会生活史和社会风俗史,而是从法制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多重维度建构中国家庭史体系

**卷考察了家庭的起源,论述了家庭从家族组织中分离出来历程

第二卷重点探讨了中古社会与家庭的变迁相互影响、考察了家庭伦理(礼法文化)的下移问题

第三卷注意分析不同民族和政权下家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家庭内涵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色

第四卷指出了明清家庭的典型性与传承性及晚清家庭形态的变迁

第五卷考察了近代家庭的变迁和家庭的地区性差异

《中国家庭史》体例、视角独特。作者通过长期的探讨,确立了对家庭史的论述的内涵和边界,建构起一种颇富创意的家庭史体例。所写出来的家庭史已不是一般的社会史、社会生活史和社会风俗史。而是从法制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多重维度建构中国家庭史体系。

各卷在一般的框架叙述之外,注重把握和突出本时代的特色与阶段性特征。如**卷考察了家庭的起源,论述了家庭从家族组织中分离出来历程。第二卷重点探讨了中古社会与家庭的变迁相互影响、考察了家庭伦理(礼法文化)的下移问题,第三卷注意分析不同民族和政权下家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家庭内涵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色,第四卷指出了明清家庭的典型性与传承性及晚清家庭形态的变迁,第五卷考察了近代家庭的变迁和家庭的地区性差异。

尽管《中国家庭史》是以叙事为主,但作者并未一味沉溺于讲述细碎的家庭故事,而是致力于家庭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历史关联。“讲故事”的同时,不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中国家庭史学术框架,而且从“细胞”观察入手,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特质,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

内容简介

《中国家庭史(共5册)》体例、视角独特。作者通过长期的探讨,确立了对家庭史的论述的内涵和边界,建构起一种颇富创意的家庭史体例。所写出来的家庭史已不是一般的社会史、社会生活史和社会风俗史。而是从法制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的多重维度建构中国家庭史体系。各卷在一般的框架叙述之外,注重把握和突出本时代的特色与阶段性特征。如**卷考察了家庭的起源,论述了家庭从家族组织中分离出来历程。第二卷重点探讨了中古社会与家庭的变迁相互影响、考察了家庭伦理(礼法文化)的下移问题,第三卷注意分析不同民族和政权下家庭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家庭内涵的历史传承和民族特色,第四卷指出了明清家庭的典型性与传承性及晚清家庭形态的变迁,第五卷考察了近代家庭的变迁和家庭的地区性差异。尽管《中国家庭史(共5册)》是以叙事为主,但作者并未一味沉溺于讲述细碎的家庭故事,而是致力于家庭与社会整体之间的历史关联。“讲故事”的同时,不仅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中国家庭史学术框架,而且从“细胞”观察入手,为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演变的历史进程与文化特质,开辟了一条新的学术路径。

目录

**卷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第二卷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三卷  宋辽金元时期

第四卷  明清时期

第五卷  民国时期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张国刚,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兼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等校兼职教授。曾在欧洲留学和执教多年,为徳国洪堡学者,并多次应邀赴德国、英国、日本及港台地区访问、讲学,或担任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隋唐史、中古制度与社会史、中西文化关系史。主要著作有《唐代官制》、《唐代藩镇研究》、《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论集》、《佛学与隋唐社会》、《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主编)、《从中西初始到礼仪之争》等。曾获《历史研究》创刊三十周年优秀论文奖、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王利华,1963年生,历史学博土,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历史学院副院长。为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曾赴德国、韩国讲学,担任大学客座教授。2005年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生态环境史、农业史和社会生活史。著有《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主编和合著学术著作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曾获得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奖。 

郑全红,1971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天律商业大学法学及社会学系副教授。2004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近代法律史、社会史。主持“近代中国传统家庭向现代演变的动态研究”、“清末民国婚姻家庭立法与近代中国法律转型”等多项研究课题,并在核心期刊发表中国近代社会史与法律史论文多篇。 

余新忠,196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2005年在日本京都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区域社会史和医疗社会文化史。著有《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项医疗社会史的研究》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东洋史研究》(日本)、《近代史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博士论文人选“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 

邢铁,1957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曾任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主要研究唐宋社会经济史。出版了《家产继承史论》、《户等制度史纲》和《宋代家庭研究》三部专著。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论著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