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农民.公民权与国家-1949-2009年的湘西农村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1171694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4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11716941 ; 978-7-5117-1694-1
本书特色
本书以湖南省溆浦县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农民身份的变迁为主线,以公民权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和分析1949-2009年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 首先,本书考察了土改运动中的阶级划分及其对公民权的影响。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新政权后,首先并不是赋予全体国民平等的公民身份,而是依据马列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在农村划分阶级成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现了农民身份的阶级化。在身份分配中,农民阶层被简单划分为“敌”“我”两个阵营。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坏分子属于“阶级敌人”,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贫农、雇农和中农属于“人民”的范畴,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国家通过阶级身份的划分,对农民阶层实行政治分层,在农民内部划分了身份完全不平等的两种人,形成了不平等的政治社会结构。同时,土地所有制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平均分配土地的“耕者有其田”。这个土地所有制的急剧转变,是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土改的结果是,作为“阶级敌人”的地主、富农及其家庭成员,不仅被新的国家政权以消灭剥削的名义暴力剥夺了包括土地在内的私有产权,也被限制乃至剥夺了人身权利甚至生命权。 其次,本书分析了集体化运动和城乡隔离制度对农民公民权的影响。新政权在通过暴力土改摧毁一个罪恶的“旧世界”之后,决心以苏联模式为蓝本建立一个完美的“新世界”。一方面,国家为追求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目标,在农村强制推行集体化运动,将农民强行组织到集体单位之中,使之成为被集体单位强力支配的集体社员,从而实现了农民从阶级身份到社员身份的转换。土地制度则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另一方面,国家为实现苏联模式的工业化目标,通过严格的户籍制度,建构城乡隔离的二元社会结构,使被划定为农业户口的农民处于与城镇居民完全不平等的户籍身份地位。在集体化和城乡隔离中,农民身份被结构化。农民身份的结构化有两层意涵:一是在集体化运动中,农民从历史上相对自由的个体农民转变为受到国家权力强力支配的集体社员,社员身份是农民身份结构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二是在城乡隔离制度中,国家通过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将作为农业户口的农民限制在城镇之外的农村,户籍身份是农民身份结构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国家继土改运动在农民内部划分为两种人之后,又通过二元性的制度安排,在整个社会划分为农民和市民两种人。集体化运动以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名义,废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产权;同时,在集体单位中,农民丧失了基本的人身自由和选择自由权。城乡隔离制度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名义剥夺了农民的迁徙自由权和择业权,农民成为国家积累工业化资金的牺牲品。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公民权理论为分析框架,以湘西农村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土地制度和农民身份的变迁为主线,考察和分析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的演进逻辑。作者提出当代中国农民的身份经历了阶级化、结构化、社会化和公民化四次重大变迁,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解决程度*终取决于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进度。作为**部以公民权为视角研究农民问题的专著,该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录
**章 导 论
一、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三、理论假设、分析框架和叙述结构
四、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五、有关概念的简要说明
第二章 土地改革、阶级划分与农村政治分层
一、革命政权的建立:嵌入性政治与强制性变迁
(一)共产革命的胜利
(二)南下干部
(三)建政征粮
二、划成份: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一)阶级理论的输入
(二)早期的阶级划分
(三)土地改革与阶级成份
三、斗地主:革命专政和暴力再分配
(一)诉苦:预热革命斗志
(二)批斗:宣泄阶级仇恨
(三)没收:瓜分胜利果实
四、怨恨:阶级敌人的武器
(一)仇杀
(二)哀求
(三)色诱
(四)泄愤
(五)自杀
(六)转移
五、小结
(一)两极社会催生社会暴力
(二)革命专政排斥人权法治
(三)阶级成份取代公民身份
第三章 集体化、城乡隔离与农民结构化
一、强制集体化:从阶级身份到社员身份
(一)集体化:社会主义道路
(二)社员:农民身份的结构化
(三)干部与社员:支配与服从
二、城乡隔离:农民与市民的制度分野
(一)统购统销:农民与市场的割裂
(二)剪刀差:农民的额外“贡税”
(三)户籍墙:农民与城市的阻隔
三、大饥荒:公民权缺失综合症
(一)农民与饥荒
(二)天灾与人祸
(三)权利与剥夺
四、民意表达成本:以武文俊信访案为例
(一)联系群众与民意表达
(二)信访制度与武文俊上书
(三)公安六条与革命审判
五、小结
(一)强迫农民意愿的理想追求
(二)剥夺公民权利的发展观念
(三)超越宪法规则的权力运行
第四章 家庭承包、社会发育与公民权生长
一、平反与摘帽:农民内部身份的平等化
(一)转折:经济建设置换阶级斗争
(二)平反:政治纠错与权利救济
(三)摘帽:从阶级敌人到公社社员
二、承包责任制: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一)包产到户:回归个体农民
(二)分化流动:形塑社会农民
(三)村民自治:培育参与农民
三、农民负担:中央、地方与农民的多边张力
(一)无代表征税:臣民型义务与非公共化行政
(二)掠夺性政府:私有化权力与非正当化暴力
(三)维权型抗争:体制内诉求与非制度化参与
(四)新农村建设:城乡社会平等与公民身份重构?
四、小结
(一)国家主导农民身份变迁
(二)自由选择创造惊人奇迹
(三)“土皇帝”与地方专制主义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农民公民权成长与现代国家构建
一、从农民到公民:农民身份的演进逻辑
(一)农民身份的阶级化
(二)农民身份的结构化
(三)农民身份的社会化
(四)农民身份的公民化
二、农民与国家关系演变的模式与前景
(一)传统社会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虚实双线关系
(二)土改时期农民与国家:四位一体、双边二重关系
(三)集体化时期农民与国家:三位一体、双边二元关系
(四)改革以来农民与国家: 四位一体、强弱双线关系
(五)农民与国家关系的可能前景:多元一体、合作共赢关系
三、公民权:现代国家*基本的公共品
(一)公民权短缺是农民问题的主因
(二)现代国家以公民权为基础
(三)全球化推动中国公民权发展
(四)农民公民权成长的新起点
(五)提升国家发展公民权的能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张英洪,出生于湘西农村。研究员,法学博士。现居北京,主要从事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尤其关注农民的基本权利、自由尊严和社会正义。主要著作有《给农民以宪法关怀》、《农民权利》、 《认真对待农民权利》等。
-
高级-韩国语能力考试综合与训练
¥22.5¥46.0 -
生死宝藏:悬疑考古探险小说
¥22.8¥35.0 -
真账实操教你学税务处理-全图解
¥30.4¥49.0 -
中国历史故事画库-(二)
¥61.0¥100.0 -
证券投资学-(第2版)
¥31.4¥39.0 -
巧算概率&分析推理-玩转数学-适于小学2-5年级
¥16.0¥25.0 -
丁玲选集-中国文库·文学类
¥14.0¥20.0 -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系列丛书园博之道:博览型公园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71.4¥210.0 -
H-(四色拼音版)·小书虫——世界经典童话(全四册)
¥29.3¥118.0 -
物质的特性-科学实验王-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书-13
¥15.0¥25.0
-
(平装)二战战史
¥16.9¥45.0 -
民众政府
¥9.5¥25.0 -
中华民国外交史(1911-1921)
¥18.4¥58.0 -
走向海洋
¥16.5¥59.8 -
行省制度研究
¥11.2¥30.0 -
走向海洋(八品)
¥17.1¥59.8 -
邓小平文集-(一九四九-一九七四年)-上卷
¥17.3¥51.0 -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14.4¥28.0 -
共产党宣言
¥7.9¥19.8 -
毛泽东选集(全四册)
¥82.9¥97.5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回忆录
¥13.2¥38.0 -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12.4¥19.0 -
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
¥10.6¥32.0 -
中国的战争行为
¥14.7¥42.0 -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历史的地理枢纽
¥10.6¥16.0 -
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
¥16.0¥35.0 -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
¥11.2¥22.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一卷
¥16.7¥49.0 -
朱镕基讲话实录-第四卷
¥14.2¥49.0 -
新政治科学
¥9.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