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侠与汉代社会-汉代
读者评分
4.3分

包邮游侠与汉代社会-汉代(系列书不单发)

1星价 ¥12.5 (3.4折)
2星价¥12.5 定价¥36.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6条)
yue***(三星用户)

游侠与汉代社会-汉代

书价很便宜,买来看看。不错。

2018-05-22 18:01:00
0 0
wan***(三星用户)

可读性不好,形不成整体感,注释详尽,方便检索

可读性不好,形不成整体感,注释详尽,方便检索

2015-12-07 11:14:2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2065119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212065119 ; 978-7-212-06511-9

本书特色

汉王朝是中国第二个君主专制王朝,基于秦的高压统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维持政权,高祖刘邦分封同宗到各地为王,中国某种程度上再次恢复到东周时代的分封制。正因如此,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促使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而光焰万丈的群体的出现,这就是游侠。任侠之风兴于战国,盛于秦汉,此时,宗教势力尚微,儒家地位不稳,中国人的血性的光芒和豪迈的风格展露无遗,后世的盛唐亦不能超越。这一时期正是游侠大放异彩的时期,纵观两汉,有史记载的种种游侠达到数百位之多。汉代游侠发展和演变的轨迹,也正显示了帝制早期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变迁。

内容简介

1. 二十年以来,大陆**套有学术含量的历史普及读物.
2. *强作者阵容:所有作者均为史学界名家,创作时间前后历经二十余年,苦心孤诣.
3.
国内**套以人物群体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来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的历史读物.
4. 楼宇烈、雷颐、葛剑雄、秦晖、高全喜、杨天石、陈明、张鸣、吴思、马勇 隆重推荐!
5. 季风书园、万圣书园、凤凰读书、新浪历史、搜狐读书一致推荐!
这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
这是一个恩仇必报的群体
这个群体视承诺为生命,把信义当做*高人生准则
为什么在汉代可以产生这么多的侠客?
为什么说不了解游侠事迹就无法全面了解汉代历史?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 论 认识游侠
从普通百姓到政府官员,从文人墨客到巨商豪门,从贫寒的贩夫走卒到良田千顷的富人,都有一种对游侠近乎崇拜的心态。认识游侠,也就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去了解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章 汉代的社会风貌
从西汉到东汉,从粗朴到精细,从尚武到崇文,中国人也走过了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共同道路,但若以漫长的中国历史为基准,则两汉在总体上仍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时代。其相对宽松的社会风气正是孕育、壮大游侠群落的良好土壤。
歌以咏言,舞以尽意
两性的欢愉
男儿有泪也轻弹
十五学击剑
交友是一种责任
有仇不报非君子
汉代自杀实录
宾客——从座上贵宾到职业打手

第二章 汉代游侠的精神世界和来源
讲信重义、轻财好施、仗义助人,果敢悍勇这四个核心因素在表现出独立倾向的同时,又明显地相互渗透,构成了汉代侠者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落足在人际关系上,并强化了中国古代人际关系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它因此也延续到后世侠者的身上。
汉代游侠的精神世界
汉代游侠的来源与特质

第三章 百侠争鸣 英雄辈出
对游侠的*早分类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游侠列传》。他把游侠分为“布衣之侠”和“卿相之侠”两种类型。班固在《汉书 游侠传》中沿袭了这种分类方式,并进而把游侠区分为“宾客之侠”、“公卿之侠”和“闾里之侠”三种类型。他们的分类也成为后世研究者的蓝本。
问题的提出
政治型游侠
豪族型游侠
平民型游侠
剑客型游侠

第四章 汉代游侠的地域格局
人类所有活动的痕迹都显示,人的地域文化品性,是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漫长的历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所触及的几乎所有因素都参与了这个创造过程。同样,地域文化品性作为重要的人文结晶,也弥散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影响着每一个民族的历史进程。
汉代游侠的地域分布
两京的游侠

第五章 汉代侠风与儒者气象
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理论家孟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在许多方面都与侠者精神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文人与侠者在“硬件”分离的同时,在“软件”上依然藕断丝连,相互影响。
知识分子与游侠的对话
汉代文人的自我定位

第六章 角斗士、武士、骑士与游侠
中国古代的游侠从其走入世界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来支撑、规范或制约它。侠者用社会公认的“正义”准则衡量是非,即使这个是非与他们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其实,这也正是侠者精神区别于骑士精神和武士道的核心内容。
结 语
秦汉时代游侠大事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历史,不在教科书里.
它在更新的史料里,在逼近真实的多方叙事里,在学人借助新的方法论和史观获得的洞见里,在当代人站在前人肩膀上看到的清晰风景里.
——《新周刊》
我们研究的历史,就是人的历史,历史中的国家、民族、阶级,包括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事件及其后果等,其基本构成和生成的原因,也就是人或人的作用.
历史不是"无用之学",它能清楚地告诉我们,过去的很多错误,包括当今的很多问题,到底是怎么来的.它能够提醒我们,注意历史的渐进性,避免无谓的冒进与牺牲.它因而也就能为我们今天的政治家、经济学家、法学家、社会学家提供很多解决问题、避免犯更多错误的经验和教训.
——杨奎松

作者简介

  彭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汉代婚姻形态》《历史的心镜——心态史学》《汉代社会风尚研究》《中国风俗通史?秦汉卷》(合著)。《汉代婚姻形态》获中国社会科学院**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中国妇女通史?秦汉卷》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