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81575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小16开
  • 页数:531
  • 出版时间:2013-09-01
  • 条形码:9787547815755 ; 978-7-5478-1575-5

本书特色

《花生遗传改良》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国际花生遗传改良的*新进展,其中不少内容,如花生光周期反应、固氮特性、抗倒性、果针强度、休眠性、熟性,以及包括高(低)温、铝毒、盐害、缺素等非生物胁迫抗性等内容,以往专著很少提及或语焉不详。尤为可贵的是,这本书是作者王传堂、张建成结合自身科研实践写成的,理论性与实用性并举。可以预期,该书的出版发行,定将对我国花生生产的持续发展,以及科研、教学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内容简介

全书共12章。首先,扼要介绍花生遗传改良相关基础,花生形态、解剖与分类,起源、进化与传播,以及花生细胞与分子特征;然后,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花生遗传改良的传统方法、远缘杂交、离体再生、遗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近红外技术;此外,还详细论述了花生高产稳产、高油、高油酸和高蛋白、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生育期和休眠性遗传改良的策略和研究成就。

目录

**章 花生形态、解剖与分类**节 营养器官形态与解剖构造一、根二、茎三、叶第二节 生殖器官形态与解剖构造一、花二、果针三、荚果四、种子第三节 花生属植物起源和分类一、花生属植物地理起源与分布二、花生属植物组系划分三、花生栽培种资源的分类四、花生栽培种的生物学来源第二章 花生传统育种方法**节 引种一、引种的作用二、花生引种经验及引种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三、花生引种程序四、国内外主要花生种质库第二节 系选一、花生自然变异的来源二、花生系统育种程序三、花生系统育种范例第三节 杂交一、亲本搭配与杂交方式二、花生人工杂交技术三、杂交后代处理第四节 诱变一、诱变处理二、诱变后代处理三、花生诱变育种范例第三章 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节 花生野生种利用中常用的细胞遗传学技术一、核型分析二、花粉育性检查三、花粉萌发四、花粉保存五、人工体细胞染色体加倍六、不亲和性研究第二节 花生区组野生种的利用途径一、六倍体途径二、二倍体/四倍体途径三、重合成途径第三节 花生区组以外野生种的利用途径一、花生属区组间关系二、花生属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 第四章 花生离体再生**节 组织与器官培养一、基本原理与概念二、植物离体培养基本技术三、通过器官发生途径离体再生花生植株四、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离体再生花生植株第二节 花药培养一 、花药发育与小孢子形成二、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与花生花药培养研究进展三、花粉植株的鉴定及染色体加倍第三节 无性系变异与突变体筛选一、无性系的建立及快速繁殖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第四节 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一、原生质体分离及培养二、原生质体融合与体细胞杂种植株的再生三、体细胞杂种的选择与鉴定第五章 花生近红外技术和分子育种**节 近红外技术在花生上的应用一、花生主要品质性状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二、花生近红外技术的潜在应用领域第二节 花生遗传工程一、花生遗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来源二、花生遗传转化技术三、花生转基因育种四、利用嫁接提高花生转基因苗成活率五、转基因花生外源基因逃逸(漂移)风险第三节 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一、花生属植物基因组大小二、花生分子标记开发三、花生连锁图构建四、与花生重要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或QTL五、花生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第六章 花生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节 高产花生品种基本特征第二节 花生光周期反应一、日长对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二、花生光周期反应遗传与选择第三节 花生固氮特性一、花生基因型间固氮性能差异及花生与根瘤菌互作二、联合接种三、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根瘤数、干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四、花生不结瘤性状遗传五、花生固氮特性遗传与选择第四节 花生适收性一、抗倒伏二、不易落果第七章 花生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改良**节 高油一、花生含油量取样及测定方法二、花生含油量遗传及影响因素三、花生高油种质及花生高油遗传改良潜力四、花生高油遗传改良策略第二节 高油酸一、花生子仁脂肪酸含量测定技术二、花生脂肪酸含量遗传及影响因素三、花生高油酸育种策略与成效第八章 花生熟性的遗传改良**节 熟性鉴定技术一、理化指标法二、目测、计数法三、积温法四、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方法第二节 熟性遗传第三节 早熟资源与育种一、早熟资源二、早熟育种第九章 花生休眠性的遗传改良**节 休眠性鉴定技术一、田间鉴定技术二、室内鉴定技术第二节 休眠性遗传、生理生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一、休眠性遗传二、休眠性生理生化机制三、影响休眠性的其它因素第三节 花生休眠性资源的鉴定与利用一、休眠性资源的筛选鉴定二、休眠性育种成就 第十章 花生非生物胁迫抗性的遗传改良**节 旱、涝害一、干旱二、湿涝第二节 高、低温及弱光胁迫一、高、低温二、弱光胁迫第三节 铝毒与盐害一、铝毒二、盐害第四节 缺素一、磷二、钾三、钙四、铁 第十一章 花生抗病性的遗传改良**节 抗病性筛选鉴定技术一、叶斑病二、网斑病三、锈病四、疮痂病五、白绢病六、黄曲霉毒素污染七、青枯病八、根结线虫病九、病毒病第二节 主要病害抗病机制与抗病遗传一、叶斑病二、网斑病三、锈病四、疮痂病五、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和果腐病六、Sclerotinia枯萎病(Sclerotinia blight)七、柱枝双孢霉黑腐病八、黄曲霉毒素污染九、青枯病十、根结线虫病第三节 主要病害抗性资源和抗性育种成效一、叶斑病二、网斑病三、锈病四、疮痂病五、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白绢病和果腐病六、Sclerotinia枯萎病七、柱枝双孢霉黑腐病八、黄曲霉毒素污染九、青枯病十、根结线虫病第十二章 花生抗虫性的遗传改良**节 抗虫性鉴定技术一、田间鉴定注意事项二、花生抗虫性鉴定程序第二节 抗虫机制与抗性遗传一、植物抗虫机制分类二、花生抗虫机制及遗传第三节 抗虫资源和抗虫育种成效一、潜叶蝇二、行军虫和棉铃虫三、蚜虫四、蓟马和叶蝉五、叶螨六、南方玉米根虫七、小玉米螟八、蛴螬九、多抗
展开全部

节选

内容系统、权威,,科学性强。
理论密切联系生产实际。
我国花生育种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前身为中国农科院花生研究所),是我国研究花生作物的专业研究所,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973”项目,科技攻关项目等300多项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本书主编王传堂 ,系该研究所生物技术部主任,1998年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进行合作研究; 2010.6获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理学博士学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