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研究-第2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2辑

1星价 ¥44.6 (7.2折)
2星价¥44.6 定价¥62.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1025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出版时间:2013-07-01
  • 条形码:9787553102573 ; 978-7-5531-0257-3

内容简介

关于创建中国的遗产话语体系,我觉得是在回应当代遗产运动的国际竞争。竞争的内容说到底,就是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不同国家对“世界遗产”问题的话语权和阐释权。在这方面,当今中国可以说处于被动和弱势中,几乎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以至于在“遗产”的界定、分类和阐释等方面,都不得不使本土传统削足适履地去适应现有的“国际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西方或欧洲乃至日本的标准,从而处于被肢解、被扭曲的状态,以至于引发出实践上的不少乱局。面对强势的、外来的话语体系,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每每不是盲目崇外,就是弄虚作假。所以创立中国的人类遗产话语意义重大,需要从根本做起,从核心术语开始,直到类型分类、鉴别标准及项目传承,一一加以考察研讨,然后在大量实证调研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建立既符合本土实际又能加入国际对话的完整体系。

目录

前言
“非遗”还是“无形”?
一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的思考徐新建,
专论
自由与多样性:作为地方知识的文化遗产(澳大利亚)卢端芳,
多民族国家的文学遗产
栏目导言:从“遗产”的角度看多民族文学粱昭
中国文化与文学再认识张1033
美国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和文学(美国)胡其瑜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的宜州“刘三姐文化”梁昭
田野考察
博物馆的人类学
一华盛顿“国立美洲印第安人博物馆”考察报告徐新建
历史书写
入面烛龙、神树烛龙即蜀龙、蚕龙
…一三星堆“蟹睛人面”的新研究萧兵,
历史记忆的空缺之一:公共知识分子徐志摩(新西兰)王一燕,
两岸与美国: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相关比较张朋园、黄克武等
……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