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女人一个清朝-落日余晖与慈禧太后-陆-(大结局)
- ISBN:97875087461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03
- 出版时间:2014-02-01
- 条形码:9787508746104 ; 978-7-5087-4610-4
本书特色
丛书简介:《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系列丛书为清史通俗读物,全书夹叙夹议,以详实而准确的资料,细腻的笔法向读者展示了清朝近3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再现了清朝历史上两位特殊的女性孝庄与慈禧曲折纷繁的一生,以及两位女性对清朝历史发展的深刻影响。全书视角独特,给人新奇的读史体验,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清史题材作品。著名清史专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李治亭先生将该书与台湾著名作家高阳的清史作品相提并论,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内容简介
一部现代人私阅清史的*佳读本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 历史题材*具突破性作品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成员、国内*权威的清史专家 李治亭、杨东梁、王俊义联袂推荐
目录
同治帝的健康成长令慈禧十分欣慰。但对于小皇帝的未来教育,清朝高层却难以统一。另外,长大的同治帝,皇后的挑选也成了两宫太后的头等大事。同治帝是一个姐弟恋者,而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天生有一种范儿,这皇帝的婚姻大事便一锤子定音了。可惜,慈禧太后和皇后的婆媳关系不尽如人意。做夹心饼干的同治帝便想到重修圆明园,但好景不长,圆明园还未修复,他短暂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1.自古难处的婆媳关系
2.圆明园的重修风波
3.家花不如野花香,黑了宫中有宫外
4.同治帝的短暂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
第二章 甲申之变与中法战争
晚清数十年的变革过程,*大的失误仍在教育。对于光绪帝的早期教育,翁同真正费尽了苦心。同治四年,慈禧取消了奕议政王封号。李鸿藻、沈桂芬相继补入军机,但沈、李两位汉军机南腔北调互不和谐。于是,京城的汉官并以沈、李二人为号令,吆喝着打开了擂台赛。结果,倒霉的却是西太后跟前红透半边天的大红人荣禄。随着慈安太后的病殁,恭亲王奕的政治生命便只有“冬天刮风落雪”的萧瑟,他与慈禧太后的明争暗斗*终导致“甲申易枢”。“甲申枢变”之后,慈禧便将“清流”健将们放到了一线官场大展身手。
1.光绪的早期教育“民为邦本,兢兢求治”
2.*具杀伤力的清流攻击手张佩纶,终于登台献艺了
3.“甲申易枢”与中法之战
4.慈禧与恭亲王奕的政治纷争,*终导致“甲申易枢”
5.“大无畏”的清流闯将们
第三章 甲午之战,决定中日百年浮沉的博弈
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日,慈禧太后再次着手为生命中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男孩子安排了盛况空前的豪华婚庆。归政后的慈禧太后为了让光绪帝放开手脚处理政事,选择了重修颐和园为自己下半辈子的安身之地。接下来,日本的明治维新围绕着军国化这个目的来展开,结果,慈禧太后、奕、李鸿章这一批童话中的喜羊羊们被彻底“杯具”了。李鸿章,作为晚清官场上的一代政治强人,却错用了外行丁汝昌来领导清帝国的海上长城北洋舰队。*终,毫无还手之力地完败在碰运气的日本联合舰队前。
1.重修颐和园妙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穷兵黩武的日本明治维新
3.可惜李鸿章戎马一生,却错用了丁汝昌
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北洋海军
第四章 维新变法,出没于风波中的一叶小舟
甲午战争前夕,出现两个天字**号牛人,孙中山和康有为。甲午战败后,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于是,康有为策划了“公车上书”示威活动,拉开了晚清新一轮变法图强的序幕。随后,梁启超的悄然离去,*终导致湖南革新派的维新变法化为一泡幻影。“甲申易枢”后,朝廷政治形成礼亲王世铎为面具,醇亲王奕暗中操作的格局。孙毓汶试图把持军机,慈禧看穿孙的野心,将“清流”“翁门六子”重新引入枢纽。清军溃败平壤,清廷形势严峻。国危思良臣,慈禧决定对中央枢纽进行调整。于是,恭亲王奕这只垂老的雄狮再次复出。
1.牛人修理工,康有为
2.革新派的维新图强,终化为一泡幻影
3.袁世凯,一只潜伏的猛虎,睛光四射
4.有困难,找康哥
第五章 三度垂帘,慈禧老矣,尚能饭否
由于光绪帝的召见,康有为青云直上,成为“百日维新”的主角。光绪帝借助短短的“百日维新”,暴风骤雨式地把清帝国这个陈旧的行政摊子好好地洗刷了一番。但是,康有为想要获取切实的成果并非易事。在变法的前期中,均有赖于慈禧太后为他们鸣锣开道,扫除障碍。所以,一切变革措施只能围绕如何把大清国这幢破屋糊裱得更漂亮的主题来打开。这可不是维新派的真正目的。接下来,康、梁几个书生并开始了武力夺取政权。这时,慈禧太后领着她的娘子军从颐和园回到了紫禁城,把北京的局面翻了过来。光绪帝再次落入慈禧太后的严密掌控中。于是,慈禧太后开始了她生命中的第三次垂帘听政。
1.康有为青云直上,成为“百日维新”的主角
2.康、梁维新派三条夺权连环计,经不起慈禧太后的轻轻一戳
3.康、梁书生,武力夺权的尝试
4.由后台走向前台,慈禧太后的第三次垂帘
第六章 原本想玩火,谁知燎原为庚子大祸
戊戌政变后,康、梁等维新党人在海外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慈禧活动,抹黑慈禧太后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对康有为无可奈何的慈禧太后便将怒火转向了无辜的光绪帝。这自然增加了软禁中光绪帝的生存难度。随后,“己亥建储”的既成,使得光绪皇位岌岌可危。“义和团运动”晚期发生了许多暴力事件。袁世凯出任山东巡抚,平息了山东义和团。然而,直隶义和团运动却意外蓬勃生长。直隶一乱,天子难安。由此,各地义和团仿佛扑火的灯蛾,直奔京城。
1.康、梁海外的反慈禧活动,有声有色
2.“己亥建储”政治事件
3.野火春风烧不尽的畸形义和团
4.在他国枪炮威胁下,政府首脑们能安然入睡吗
5.《辛丑条约》彻底击溃了大佬级人物李鸿章的精神与体力
第七章 新政虽然好,只是近黄昏
经过庚子事变后,慈禧对于西方的人与事,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朝野各种立宪力量的推动下,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廷顺应时代潮流,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宪政改革。“丁未政潮”为慈禧太后这一生所经历的*后一次大的政治风潮。其间,“清流”一党跟朝堂中的袁世凯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晚清到终末期,地方上*有权势的三大总督为: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两广总督岑春煊。其中,阵势*磅礴者,是直隶总督袁世凯。慈禧太后决定宪政后,岑春煊、袁世凯等纷纷加入抢分政治蛋糕行列。于是,这一对江湖老油子便打起了擂台赛。
1.慈禧太后的新政变革
2.一位职业革命家的诞生:孙中山
3.清王朝的宪政改革
4.林绍年、翟鸿、岑春煊等领衔的清流势力,如山上的水仙花,倏忽萎死
第八章 清朝覆亡,是结束也是开始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掌握清朝权柄达四十八年之久的慈禧太后终于放弃了尘世间不舍的一切,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世间不管多伟大、多风流的人物,*终的结局都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一黄土掩没风流。清政府的倒台,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没有带来中国迅速的繁荣昌盛。辛亥革命后,中国一样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中国改革之路依然老态龙钟,步履维艰。
1.清美的落雪,同时送走了光绪帝与慈禧太后
2.尘归尘,土归土,一黄土掩没风流
3.改革之路,步履维艰
相关资料
我读高阳的小说与读厚英的小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同样的感觉,要而言之,两作家严格按照清史与相关人物的本来面貌去描写,故“写出来”的故事及“塑造”的人物形象,无不与历史的真实相吻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传记组副组长、吉林社科院历史所原所长、研究员、著名清史专家李治亭
红颜岂能都是“祸水”,性别不能锁定优劣。三百年清史波澜壮阔,两个女人横空出世,孝庄、孝钦各领风骚,一头一尾时代迥然。多少兴亡事,尽在演绎中,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传记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图书馆原馆长杨东梁
以真实的记述与艺术的描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清前、后期两个女人的人生故事,书写有清一代的历史兴亡,是史学走出书斋,接近平民大众的有益尝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通纪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原总编,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原所长、教授王俊义
作者简介
郭厚英:女,浸润文字二十余年,文字散见于国内诸多报纸杂志,为天涯“煮酒论史”热度写手,尤长于历史类、女性类细腻文字的描写。著有民国历史《尘埃里开出的花》《那一世的风情》《王牌潜伏:大上海的黑白人生》《夜上海往事》等作品。 刘燕君 男,历史专栏作家,民间清史、民国史研究者。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24.0¥49.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人类酷刑简史
¥20.1¥5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唐潮:唐朝人的家常与流行
¥23.1¥68.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2¥35.0 -
朱元璋传
¥14.0¥39.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7¥38.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1.7¥39.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27.8¥78.0 -
至道无餘蕴矣:梁漱溟访谈录
¥24.1¥68.0 -
创造圣经的城市
¥19.7¥58.0 -
中国近代史
¥6.0¥20.0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6.0¥45.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中国近代史
¥12.7¥39.8 -
中国通史
¥18.5¥45.0 -
硬核原始人
¥21.0¥65.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