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地君亲师的命运-从文化哲学视野看中国人的终极关怀
读者评分
3分

包邮天地君亲师的命运-从文化哲学视野看中国人的终极关怀

1星价 ¥42.3 (7.3折)
2星价¥42.3 定价¥58.0
商品评论(1条)
yim***(三星用户)

书记品相不好

封面折痕较多,有无法擦除的黑色手印,书脊似是被锐器击破现出一个白点,书口上半部切出了四个平面

2016-08-12 19:50:06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90993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0
  • 出版时间:2013-11-01
  • 条形码:9787514909937 ; 978-7-5149-0993-7

本书特色

     《天地君亲师的命运》简介:“天地君米师”在 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是教千年来被人们所尊奉的*基 本的人伦信仰,也是维系着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的 道德基础。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着当代社会结构 的转型,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面临着 时代的考验。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百姓心中的敬 天、祭地、忠君、奉亲、尊师的哲学本质,如何在新 的社会构建中去继承和融汇传统的“天地君亲师”, 成为我们当下难以回避的艰难课题。蔡利民先生的《 天地君亲师的命运》一书以全新的视角,在文化传统 和文明演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 ”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文 化继承性进行了哲学思辨,大胆地提出了在传统文化 与当代文明之间构架民间信仰传承的哲学途径,为中 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人伦思想传承、发展途径 提出了新的思索。

内容简介

《天地君亲师的命运》简介:“天地君米师”在 中国这片土地上曾经是教千年来被人们所尊奉的*基 本的人伦信仰,也是维系着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的 道德基础。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伴随着当代社会结构 的转型,传统的天、地、君、亲、师民间信仰面临着 时代的考验。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百姓心中的敬 天、祭地、忠君、奉亲、尊师的哲学本质,如何在新 的社会构建中去继承和融汇传统的“天地君亲师”, 成为我们当下难以回避的艰难课题。蔡利民先生的《 天地君亲师的命运》一书以全新的视角,在文化传统 和文明演化的大背景下,对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 ”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文 化继承性进行了哲学思辨,大胆地提出了在传统文化 与当代文明之间构架民间信仰传承的哲学途径,为中 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人伦思想传承、发展途径 提出了新的思索。

目录

**章  导论
  **节  文化哲学视野下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的哲学精神和人文理想
    二、马克思的宗教观与终极关怀
    三、大传统与小传统:人文宗教关怀与民间信仰
    四、文化哲学视角下的“天地君亲师”
  第二节  信仰重建的尝试
    一、现状考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二、儒学复兴之可能与“天地君亲师”的现代意义
第二章  文化哲学的终极关怀之维
  **节  哲学的形而上本体诉求
    一、哲学的起源与人生的二重性
    二、自我之知幸福之路不朽之道
    三、“终极存在”、“绝对实在”与终极关怀
  第二节  文化哲学与终极关怀
    一、生命与天命人与天终极关怀
    二、文化神学的重大转向:宗教就是终极关怀
    三、中西终极关怀的异同
    四、中西终极关怀之同:关于天地君亲师
第三章  作为中国人终极关怀的“天地君亲师”
  **节  “天地君亲师”的内容
    一、天
    二、地
    三、君
    四、亲
    五、师
  第二节  天在“天地君亲师”中的核心位置
  第三节  “天地君亲师”的超越性特点
    一、儒教——“天地君亲师”的超越性指向
    二、儒教——“天地君亲师”的特点
第四章  “天地君亲师”的历史演变
  **节  “天地君亲师”的起源
    一、西周时期的祭祀仪式
    二、孔子:人文理性宗教——关于“天地君亲师”的信仰
    三、孟子:“尽心知天”——”天地君亲师”的心性基础
    四、荀子:“礼有三本”——“天地君亲师”的外在规范
  第二节  “天地君亲师”的演变
    一、对“天地君亲师”的宇宙论辩护
    二、对“天地君亲师”的本体论支持
    三、“天地君亲师”信仰的民间培育
    四、坚守还是废弃
第五章  “天地君亲师”的现代命运
  **节  “天地君亲师”的衰落
    一、科学昌盛、科学主义、实证主义盛行——天道的坠落
    二、向大自然开战!——地道的没落
    三、反对专制、反对君主、废除帝制——君道的没落
    四、抨击礼教、批判纲常,反抗家庭、反叛父母——亲道的衰落
    五、批判孔子,废除科举,废除读经,废除祭孔——师道的衰微
  第二节  “天地君亲师”的挽救
    一、梁漱溟:伦理本位伦理宗教
    二、熊十力:体用不二天人合德
    三、牟宗三:内在超越的人文宗教
    四、唐君毅:人文世界人德齐天
    五、钱穆:历史文化生命与“人文教”
    六、李泽厚:个人私德与情感安慰
    七、杜维明:伦理宗教——作为群体行为的终极的自我转化
第六章  文明对话与“天地君亲师”的当代意义
  **节  文明对话与中华文化的主体自觉
    一、文化融合是新文化创生的重要途径
    二、文化融合凸显人类文化普遍价值
    三、和平崛起与中华文化的主体自觉
  第二节  “天地君亲师”的当代意义
    一、唤回天命
    二、敬畏自然
    三、公民道德
    四、尊师重道
第七章  检省与超越
  **节  “天地君亲师”的历史局限性
    一、泛道德主义的倾向和生命的衰微
    二、心性之学:内圣强,外王弱
    三、超越性的隐退
  第二节  文明对话、文化融合与“天地君亲师”
    一、文明对话与“天地君亲师”
    二、回归生活世界与“天地君亲师”
    三、文化融合与“天地君亲师”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蔡利民,196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哲学博士,华北电力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价值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文化哲学、传统文化。近年来在《哲学动态》、《中国文化明究》、《求是学刊》、《天津社会科学》、《理论视野》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地君亲师的命运》等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获“北京市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等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