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675118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715
- 出版时间:2013-12-01
- 条形码:9787567511873 ; 978-7-5675-1187-3
本书特色
本书定名为《中国哲学史纲》,主要针对从先秦到当代这数千年来中国哲学所蔚成的多样而丰富的哲学资产,取其精华做一大体纲格式的论述,并对其中影响力深厚的哲人进行了选择性的介绍和探究。 透过对哲学史的研读,我们可从中汲取前贤诸哲人的论述精义,及其纵贯性和横向性的相互影响,对比性的究明其思想成果的价值、贡献和所留下的难题或留白处。同时,我们也可以理解后来者如何在这一脉络下继往开来的创进不息。
内容简介
首次在先秦哲学部分掺入了近二十多年来两岸中国哲学研究的聚焦点之一:儒道两家出土文献的新材料。 在南北朝及隋唐部分绍述了儒学的梗概。 在宋元明清的理学方面补充了一般中国哲学史著作中所鲜见的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叶适以及元代理学的风貌。 在当代中国哲学方面选取了两岸学界的代表性人物予以专篇论述,使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和内容有一较具全貌的能见度。
目录
**篇 先秦哲学
**章 先秦儒家学派
**节 春秋时代的儒家核心思想
第二节 孔子至孟子期间之儒学—以近世
出土文献为依据
第三节 战国中期的孟子学派
第四节 战国晚期的荀子学派与《易传》
第二章 先秦道家学派
**节 老子的形上学与处世智慧
第二节 郭店及上海博物馆出土简文之
道家思想
第三节 庄子的形上学
第四节 《管子》与《黄帝四经》的
天道与治道
第三章 墨家学派
**节 墨子及《墨子》一书
第二节 兼爱之德的涵义
第三节 贵义之德的涵义
第四节 墨学的知识原理与方法
第五节 墨学的政治、社会实践
第六节 评论
第四章 法家学派
**节 法家的源流与特色
第二节 集法、术、势三派之大成的韩非子
第五章 析名辨实的名家逻辑学
**节 邓析与《尹文子》
第二节 惠施与公孙龙子
第六章 阴阳家学派
**节 阴阳与五行之源流
第二节 邹衍与阴阳家
第二篇 两汉魏晋哲学
**章 秦汉之际的黄老之学
**节 秦汉之际黄老道家的形成、流派与学说
第二节 《吕氏春秋》的宇宙观、人性论及天人关系
第二章 西汉儒、道、法的互摄和变迁
**节 陆贾和贾谊的天道观及政治论
第二节 兼采诸家以道家为主流的《淮南子
第三章 董仲舒与西汉经学
**节 天人三策说及春秋学
第二节 天人感应及阴阳五行
第三节 人性论
第四节 伦理规范与教化
第四章 西汉晚期的严遵和扬雄
**节 《道德指归》的宇宙生成论
第二节 严遵的人生观及政治理想
第三节 扬雄的知识说及天道论
第四节 扬雄的人性论及政教思想
第五章 《老子河上公注》以及东汉批判时弊的理性思潮
**节 《老子河上公注》的哲学要旨
第二节 王充的哲学
第三节 王符对时弊的批判与修正
第四节 荀悦的《申鉴》与仲长统的《昌言》
第六章 魏晋玄学通论
**节 魏晋玄学的缘起因素
第二节 玄学释义
第三节 玄学的课题和方法
第四节 玄学的分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第五节 清谈与魏晋哲学
第七章 正始玄学
**节 王弼的玄学
第二节 钟会所撰《四本论》
第八章 竹林玄学
**节 阮籍的玄学
第二节 嵇康的玄学
第九章 两晋的玄学
**节 郭象迹冥圆融的玄学
第二节 两晋之际的六家七宗
第三节 僧肇的《肇论》
第四节 慧远的法性论、神不灭论和竺道生的涅盘佛性学说
第三篇 南北朝与隋唐的儒学和佛学
**章 南北朝与隋唐的儒学
**节 南北朝的儒学与政治文化
第二节 隋朝儒学
第三节 唐代的儒学
第四节 李翱的《复性书》与柳宗元论儒佛
第二章 南北朝佛学梗概
**节 晋宋的「神」灭不灭之争
第二节 北朝的佛学
第三节 南朝的佛学
第四节 真常心之经典:《大乘起信论》
第三章 隋唐佛学
**节 吉藏与三论宗
第二节 智顗的天台判教及其佛理
第三节 华严宗哲理
第四节 教外别传的禅宗以及分派
第四篇 宋元明清的理学
**章 绪论
**节 「理学」释名义
第二节 宋代理学兴起的主因
第三节 宋代理学的主要课题和治学精神
第二章 周濂溪的濂学
**节 前言
第二节 《太极图说》的宇宙生成论
第三节 《通书》的道德人性论
第四节 培养伊尹之志趣,乐颜渊之学的人文教育
第五节 研几慎独的修「心」功夫
第三章 二程的洛学
**节 存有论
第二节 人性论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第四章 张载的关学
**节 张载及其关学学风
第二节 《正蒙》的天道与人之性命关系
第三节 心性论及其价值实践工夫
第五章 朱熹的闽学
**节 朱熹学思历程述要
第二节 以理气释心性、理欲之同异的人性论
第三节 教育的意义与目的
第四节 所塑造的理想人格典范─圣人、君子、贤人
第五节 穷理致知的认知原理及内容
第六节 培养人格的方法纲领及首务之工夫
第七节 居敬涵养的笃行工夫说
第六章 象山的心学
**节 「心即理」的心学涵养
第二节 为己之学的教育目标及读书法
第三节 教养论
第七章 胡五峰与湘学
**节 「理」统摄于「性」的宇宙观
第二节 心、性与理之相互关系
第三节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
第四节 唯仁者能尽心成性
第八章 叶适的义利观与永嘉事功学派
**节 叶适之前儒家学者对义利之辨的流变
第二节 叶适义利之辨的时代及学术背景
第三节 义利观之理论及实际主张
第九章 元代的理学
**节 元代理学流布之概况
第二节 代表元代北方理学的许衡之学说
第三节 元代南方理学代表的吴澄思想
第十章 明代前半期的理学
**节 此时期理学的流布及其课题之转折
第二节 南方的朱学梗概
第十一章 明代中期的心学
**节 陈白沙
第二节 王阳明
第十二章 明代中、后期的朱学与心学
**节 罗钦顺对朱学的推进
第二节 阳明后学的浙中学派
第三节 阳明后学的江右王学
第四节 泰州王门
第五节 东林学派的顾宪成与高攀龙
第五篇 明清之际及清代的哲学
**章 刘蕺山与黄宗羲
**节 主诚意慎独的刘蕺山
第二节 黄宗羲以史入经的实学
第二章 李二曲与王夫之
**节 明清之际的关学代表李二曲
第二节 兼采心学、理学与气学的王夫之
第三章 干嘉学派对理学之修正
**节 戴震
第二节 焦循、凌廷堪与阮元
第四章 康有为与梁启超
**节 康有为的藉经论政和托古改制
第二节 崇尚西方自由理念的梁启超
第六篇 当代中国哲学
**章 梁漱溟与熊十力
**节 梁漱溟
第二节 熊十力
第二章 冯友兰与张岱年
**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第二节 张岱年先秦儒学的人观
第三章 宗白华及方东美
**节 宗白华气韵生动的意境美学
第二节 方东美及其对庄子哲学的诠释
第四章 唐君毅与徐复观
**节 唐君毅
第二节 徐复观论人权与民主
第五章 牟宗三与罗光
**节 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
第二节 罗光对儒家形上学之诠释释
作者简介
曾春海 现职: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辅仁大学哲学系及东吴大学兼职教授 学历:辅仁大学哲学博士(197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经历:台湾政治大学、辅仁大学专职教授 著作:《易经哲学原理》、《两岸魏晋哲学史》 《陆象山》、《易经哲学的宇宙与人生》 《朱熹易学析论》、《王船山周易微》 《竹林玄学的典范——嵇康》、《先秦哲学史》 《儒家哲学论集》、《儒学的淑世哲学》 《中国哲学精神发展史》、《朱熹哲学论》 《中国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纲》
-
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
¥13.5¥39.0 -
了凡四训
¥21.1¥49.0 -
中国哲学十讲
¥15.9¥49.8 -
伦理学与经济学
¥8.2¥20.0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升级图解版
¥13.0¥46.0 -
谈修养
¥7.0¥20.0 -
哲学家的狗:一本让人捧腹大笑的超萌醒脑哲学书
¥16.9¥49.8 -
周易相学精粹
¥14.7¥42.9 -
传习录
¥12.6¥55.0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美学十五讲(第二版)
¥14.5¥45.0 -
简单的逻辑学:逻辑学入门很简单
¥8.6¥36.0 -
沉思录
¥8.7¥18.0 -
好的孤独
¥12.5¥36.0 -
创造进化论
¥14.5¥45.0 -
神仙、动物与人类社会:谷种神话概述
¥24.4¥78.0 -
那些思想大师们-细说民国大文人-白金增订版
¥19.0¥60.0 -
王阳明心学的智慧
¥10.0¥36.0 -
庄子的处世哲学-玄妙人生三昧
¥5.7¥14.0 -
现象学与家园学-塞普现象学研究文选
¥16.1¥42.0 -
一种人生观
¥2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