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3930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607
- 出版时间:2014-01-01
- 条形码:9787030393050 ; 978-7-03-039305-0
本书特色
承继成等编著的这本《地球科学方法探索》覆盖 了地质、地理、海洋、气象、水文、生态与环境等分 支领域方法的共 性部分,包括科学思想方法论及方法体系等核心内容 。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本书 提出了“三不论”与“对立并存”观点,在地球科学 理论方面提出了“地球系统新 论”及其特征,并将地球科学与有关高新技术相融合 ,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瞻性 和实用性,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地球科学方法探索》可供地质、地理、气象气 候、海洋、水文测绘、生态与环境等地球科学领 域相关科研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内容简介
融合了地球科学、现代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科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与概念假说、研究经验与方法、发展趋势与创新以及地球资源及环境的利用、保护等,尤其是全球变化研究等方法,既有理论,又有应用实践两大方面,反映了当前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目录
前言
**章 科学方法哲学观与思维方式
**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古代哲学
第二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现代哲学观
第三节 科学认识论与地球科学方法
第二章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
**节 科学思维
第二节 科学方法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节 若干基本概念简介
第二节 确定性理论与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
第三节 不确定性理论与非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
第四节 非线性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非线性科学的新思维——对立并存观点
**节 科学大争论的焦点
第二节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合理论
第三节 “对立并存”观点
第四节 “对立并存”观点的科学论证
第五节 “对立并存”的普适性
第五章 地球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
**节 地球系统科学方法
第二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方法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控制论方法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协同论方法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突变论方法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混沌方法论方法
第七节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第八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分形方法
第六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基本特征
**节 能量、物质时空分布不均匀特征
第二节 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运行及非平衡性特征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渐变与突变和量变与质变特征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波动性、节 律性和不确定性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整体性特征
第六节 地球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
第七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分异特征
第八节 地球科学数据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特征
第七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科学推理与假说
**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自组织特征与gaia假说
第二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平衡与非平衡特征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不可逆特征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并存假说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发展阶段可循环性与不可循环性并存假说
第六节 人地关系理论或假说
第八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特征
**节 科学方法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综合分化一再综合
第三节 定性一定量信息化
第四节 从“e战略”到“u战略”的发展和it红移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线性-非线性-综合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物质(实物)-能量(光谱)
第七节 台站观测与计算机模拟实验
第九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新进展
**节 地球科学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大数据技术进展
第二节 宽带泛在网(含物联网)技术系统
第三节 网络计算与云计算
第十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节 “面向世界”的大趋势/全球化
第二节 “学科交叉”的大趋势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空间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服务化趋势
第五节 信息技术的物理形态不再存在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两极化趋势
第十一章 地球科学方法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形态
**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综述
第二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内涵
第三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发展历史形态
第十二章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体系内涵
**节 全球化大融合与共享体系
第二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精准实时获取技术
第三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传输技术
第四节 大数据自组织复杂高性能云计算技术
第五节 地球信息多维虚拟可视化技术
第六节 地球科学的应用与服务方法
第十三章 地球观测技术
**节 地球观测系统(eos)
第二节 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eoss)
第三节 g3os全球观测系统体系与进展
第四节 其他全球观测技术
第十四章 地球科学虚拟与全球可视化网站
**节 地球系统的虚拟与可视化表达技术
第二节 外层空间虚拟与可视化表达
第三节 全球夜间光亮的可视化表达
第十五章 地球系统数据融合与建模方法
**节 数据融合技术
第二节 建模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第三节 地球系统建模框架
第十六章 全球变化的研究计划
**节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第二节 国家研究计划
第三节 模拟器与模拟实验
第十七章 新一代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
**节 新一代数字地球
第二节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第三节 数字地球和智慧地球的区别
第十八章 地球系统工程
**节 地球的电子皮肤
第二节 数字地球神经系统
第三节 地球工程
参考文献
附录:与地球科学方法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及《数据中心及其网站》摘要
**章 科学方法哲学观与思维方式
**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古代哲学
第二节 与科学方法有关的现代哲学观
第三节 科学认识论与地球科学方法
第二章 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
**节 科学思维
第二节 科学方法
第三章 科学方法论
**节 若干基本概念简介
第二节 确定性理论与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
第三节 不确定性理论与非线性科学方法论简介
第四节 非线性科学方法论
第四章 非线性科学的新思维——对立并存观点
**节 科学大争论的焦点
第二节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合理论
第三节 “对立并存”观点
第四节 “对立并存”观点的科学论证
第五节 “对立并存”的普适性
第五章 地球科学方法论的新思维
**节 地球系统科学方法
第二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方法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控制论方法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协同论方法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突变论方法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混沌方法论方法
第七节 地球系统的复杂性分析方法
第八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分形方法
第六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基本特征
**节 能量、物质时空分布不均匀特征
第二节 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运行及非平衡性特征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渐变与突变和量变与质变特征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波动性、节 律性和不确定性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整体性特征
第六节 地球系统的空间分异特征
第七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时间分异特征
第八节 地球科学数据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特征
第七章 地球系统过程的科学推理与假说
**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自组织特征与gaia假说
第二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平衡与非平衡特征
第三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不可逆特征
第四节 地球系统过程的可逆性与不可逆性并存假说
第五节 地球系统过程发展阶段可循环性与不可循环性并存假说
第六节 人地关系理论或假说
第八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特征
**节 科学方法的作用与意义
第二节 综合分化一再综合
第三节 定性一定量信息化
第四节 从“e战略”到“u战略”的发展和it红移
第五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线性-非线性-综合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物质(实物)-能量(光谱)
第七节 台站观测与计算机模拟实验
第九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新进展
**节 地球科学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的大数据技术进展
第二节 宽带泛在网(含物联网)技术系统
第三节 网络计算与云计算
第十章 地球科学方法的发展趋势
**节 “面向世界”的大趋势/全球化
第二节 “学科交叉”的大趋势
第三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信息化
第四节 地球科学方法/空间信息技术的全方位服务化趋势
第五节 信息技术的物理形态不再存在
第六节 地球科学方法的两极化趋势
第十一章 地球科学方法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形态
**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综述
第二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内涵
第三节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的发展历史形态
第十二章 地球科学共性方法体系内涵
**节 全球化大融合与共享体系
第二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精准实时获取技术
第三节 全球无缝覆盖的数据传输技术
第四节 大数据自组织复杂高性能云计算技术
第五节 地球信息多维虚拟可视化技术
第六节 地球科学的应用与服务方法
第十三章 地球观测技术
**节 地球观测系统(eos)
第二节 全球大气观测系统(geoss)
第三节 g3os全球观测系统体系与进展
第四节 其他全球观测技术
第十四章 地球科学虚拟与全球可视化网站
**节 地球系统的虚拟与可视化表达技术
第二节 外层空间虚拟与可视化表达
第三节 全球夜间光亮的可视化表达
第十五章 地球系统数据融合与建模方法
**节 数据融合技术
第二节 建模与面向服务的架构(soa)
第三节 地球系统建模框架
第十六章 全球变化的研究计划
**节 国际合作研究计划
第二节 国家研究计划
第三节 模拟器与模拟实验
第十七章 新一代数字地球与智慧地球
**节 新一代数字地球
第二节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
第三节 数字地球和智慧地球的区别
第十八章 地球系统工程
**节 地球的电子皮肤
第二节 数字地球神经系统
第三节 地球工程
参考文献
附录:与地球科学方法有关的《标准与规范》及《数据中心及其网站》摘要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造就适者——DNA和进化的有力证据
¥17.5¥55.0 -
昆虫的生存之道
¥12.4¥38.0 -
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
¥9.4¥28.0 -
声音简史
¥25.5¥52.0 -
13次时空穿梭之旅
¥18.7¥59.0 -
古文诗词中的地球与环境事件
¥9.4¥28.0 -
巧工创物〈考工记〉白话图解
¥9.7¥22.8 -
科学之死:20世纪科学哲学思想简史
¥19.0¥50.0 -
舟山群岛植物图志
¥16.9¥59.0 -
数学的魅力;初等数学概念演绎
¥9.4¥22.0 -
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论
¥19.4¥68.0 -
刘薰宇的数学三书: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全3册
¥35.2¥118.0 -
递归求解
¥10.0¥28.0 -
成语与地理科学
¥10.6¥30.0 -
博物人生-(第2版)
¥29.1¥78.0 -
星空探奇
¥12.7¥39.0 -
通俗天文学(九品)
¥16.4¥48.0 -
现代科技中的天文学
¥5.5¥13.0 -
化学晚会
¥7.0¥20.0 -
怎样解题
¥17.8¥29.0